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社会融合、农民工随迁子女社会融合、融合教育是本文中的重要概念,对这些概念进行梳理、辨析,明确其具体、详细的内涵是本文内容的立论基础。教育与社会融合的关系怎样?教育能如何促进农民工随迁子女的社会融合?促进农民工随迁子女社会融合的教育角度有哪些?这些不同的教育角度或教育环境与随迁子女的城市社会融合有怎样的关联?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教育观照下对农民工随迁子女社会融合...
截至2015年11月,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为29247万人,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加3108万人,增长11.89%。与此相应,流动儿童的数量也在不断攀升。已有研究表明,6~11岁和12~14岁儿童的城市就学率在96%以上。换句话说,义务教育阶段的绝大多数随迁子女拿到了就读城市学校的“入场券”。在对随...
根据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儿童的发展处于一个由各种大小不一的同心圆所组成的复杂环境中,这些层次既包括微观的、具体的与儿童发展直接相联系的各种人际交往关系或身处其中的日常生活学习环境,也包含宏观的国家政策、社会文化等或可调控或短期不能管控的诸因素。其中,儿童处于各种环境的中心,其周围的各个层次相互关联,共同构筑错综复杂的多重关系,并以直接的、具体而...
发展融合教育是全球教育的趋势。虽然融合教育的包容对象逐渐从残障儿童扩大到了所有人,但是在我国,残障儿童融合教育的发展情况相对其他群体而言更加不容乐观。残障儿童融合教育的发展是国际公约和国内法律规定的受教育权、平等权和儿童权利的要求,而目前我国相关法律存在立法基于医学模式残障观、立法导向偏重特殊教育,以及缺乏对普通学校发展融合教育的支持等问题,导致大量残障儿童...
本文基于性别视角探寻农民工社会融合的影响机制,揭示农民工社会融合状况和他们的社会生存环境和未来发展空间。研究发现,农民工受歧视经历、交友意愿、生活满意度、未来发展意愿均受到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组织融合和政治参与各变量不同程度的影响,且呈现明显的性别差异。例如,工作绩效高的男性农民工更可能不受歧视,但组织公民行为好的男性农民工更可能受歧视;组织承诺越好,女性农...
就教育与社会的内涵来说,讨论随迁儿童的社会融合或者适应性问题时,必须对“教育”与“社会”的意义、本质问题做些研究与探讨。教育学意义上的教育一般指的是正规学校系统内外的一切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目的的活动。在我们的教育现实中,教育等同于学生的成绩和分数。因此,虽然生活的环境改变了,但随迁子女仍要面对各种学科考核与成绩评定,这种“教育”的方式比农村还要花样百出,对学习...
义务教育阶段的融合教育已经发展了多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通过数据记录了其历史脉络与发展轨迹,透过数据可以精准掌握义务教育阶段融合教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报告采用实证分析法,以义务教育阶段的融合教育为主题,以《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相关数据为依据和范围展现义务教育阶段融合教育的发展历程。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义务教育阶段融合教育的优势为:随班就读和特教班两种安置形式长...
本书借助社会融合理论及符号互动理论,审视农民工随迁子女社会融合的现状及所出现的问题;调研随迁子女与城市社会融合的各个维度的具体情况及农民工家庭生活方式、工作性质、对子女教育的投入等情况;综合分析农民工及其子女与城市社会的互动与融合中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在教育的观照下对随迁子女的社会融合问题进行阐释与解释;运用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探讨随迁农民工子女社会融合的状况...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