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甘肃农村“空心化”的出现,是劳动力资源与生产力发展协调适应的必然过程,在宏观发展层面具有劳动力结构优化、加速劳动力与生产力发展的适应速度等积极因素。在微观层面表现为具体村庄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适应性困境与自身调整整合。不能违背生产力发展规律,将甘肃农村“空心化”现象的过程性上升到宏观层面的发展性,将劳动力与生产力适应的具体问题放大为一般问题,不能将甘肃农村“空...
边境地区“空心村”是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边境农村的一种衰落现象,已经成为阻碍城乡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边境地区“空心村”的治理,事关农村改革、边境地区稳定、新农村建设。本文通过对“空心村”问题的深刻分析,从政策激励机制、释放农业潜力、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城乡一体化转型协调发展、党政军警民同守共建等方面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促进边境农村协调、稳定、繁荣...
在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中,人口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人丁兴旺对家族而言,是权力扩张的表征;对政权而言,则意味着有更多的农夫、士兵和徭役。不过,当大一统王朝建立后,不断增长的人口却又会带来许多现实问题:由于土地这个农业社会最主要的生产要素供给呈刚性,当人口暴涨而可耕地无法进一步扩大时,就会出现将新增劳动力反复投入有限土地的状况,此时农业劳动生产率将迅速下降甚至趋近于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赣州革命老区振兴发展,2008年、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来到赣南考察,多次对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支撑乡村发展和文明转型的资金、技术、知识、人才等资源流失,“空心化”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破解农村“空心化”...
旧城改造是城市永续发展过程中的常态,也是城市运营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城市建设转入新常态,大部分城市大规模造城运动停止,旧城改造项目逐渐增加。由于旧改本身资金需求量巨大且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政府和企业单独承担旧改的难度很大,因此PPP成为可用于旧城改造的理想工具和模式。与其他领域的PPP项目明显不同,旧城改造PPP至少涉及政府、企业和居民三方主体,工作内容更为...
本文介绍“十四五”时期,破解东北地区乡村产业空心化,需要优化乡村产业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促进小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有机衔接,以“人兴”为支撑引领产业扩容增量,加快形成产业振兴多元投入格局,以品牌建设引领乡村产业质量变革,不断夯实乡村生态资源基础,积极争取国家相关政策支持。
河南省的城中村改造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进展较为迅速,特别是在改造过程中创造了被誉为“郑州模式”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有力地推动了河南全省的城中村改造。深入研究河南省城中村改造的经验、做法以及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利于进一步改善城市形象和品位,全面提升河南的城镇化水平。
郑州市的城中村改造,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1995年,河南华诚房地产开发公司取得位于郑州市东太康路附近的杜岭街道张砦村约103亩地,出于缺少经验等原因,这块土地在长达六年时间内被闲置。直到2001年10月,上海来的郑州长江置业有限公司与华诚集团达成合作协议,于2003年7月,双方联合开发的郑州大上海城步行街正式动工,成为郑州市的第一个城中村改造项...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