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城中村     检索到  361  条相关信息

城中村是中国快速城镇化兴起之后出现的问题,是社会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的结果。各地城中村改造中普遍存在着一些关涉民生的问题,主要包括:拆迁补偿标准的法律依据与现实脱节、暴力强拆事件多发、城中村民就业适应能力差、城中村民社会保障参保率低、城中村集体资产难以担当社会转型重任。为实现城中村社会与空间的和谐改造,必须建立城中村人口与土地协同城镇化的机制,使城中村宅基...

作者:孟禹言 出版时间:2011年07月

河南省的城中村改造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进展较为迅速,特别是在改造过程中创造了被誉为“郑州模式”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有力地推动了河南全省的城中村改造。深入研究河南省城中村改造的经验、做法以及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利于进一步改善城市形象和品位,全面提升河南的城镇化水平。

作者:张要杰 出版时间:2011年01月

大中型城市的城中村改造建设项目,牵动着社会各方持续的关注。目前西安城中村改造的基本状况大体可分为四类,主要采取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等措施。目前,存在的问题有土地政策制约、房地产企业积极性不高、手续办理繁杂等问题,完善城中村改造工作应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完善政策法规、不断探索创新;鼓励企业参与,营造市场吸引力;开通就业渠道,加大社会保障力度等。

作者:史晓筠 出版时间:2011年04月

城中村改造是城市发展面临的一个艰巨挑战。在政府、开发商、原住民三方主体进行利益博弈和成本效益计算下,改造行为必须协调各方利益。城中村改造的最大难题是资金平衡难以满足,而土地既是各方关注的焦点又是破解难题的主要资源。制定好的城市规划和项目方案,在政府的主导和开发商、原住民的参与下,可以找到城中村改造的土地经济学答案。

作者:张鹏 出版时间:2010年10月

温州为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而进行的城中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步履维艰,其中既有改制本身的复杂性原因,也有政府的风险规避原因。基于民营经济为主导的社会经济特点,温州城中村改制选择了彻底变现量化的改制模式。实践经验证明,这种模式能有效消除隐患和不稳定因素,后遗症较少,有利于社会稳定。同时改制过程中,因地制宜地遵循先补偿、后量化的程序也是减轻改制阻力、消化各方矛盾的...

作者:陈勋 朱康对 出版时间:2010年02月

城中村是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有的现象,是城市文明与农村旧模式融合下产生的病态模式。在我国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城中村”成为发展的绊脚石。“城中村”的改造成为我国健康推进城市化的一个必然环节。成功的城中村的改造,都是以解决原住民的生存、吃饭、发展问题为基础,明确政府在改造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切实考虑原住民土地所有权收缴补偿问题,为老百姓争取最大的利益,为推动...

作者:连玉明 朱颖慧 出版时间:2013年09月
来源:World Development Volume 78发布时间:2025-07-11
关键字:城市贫困 贫民窟 贫困治理

郑州市的城中村改造,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1995年,河南华诚房地产开发公司取得位于郑州市东太康路附近的杜岭街道张砦村约103亩地,出于缺少经验等原因,这块土地在长达六年时间内被闲置。直到2001年10月,上海来的郑州长江置业有限公司与华诚集团达成合作协议,于2003年7月,双方联合开发的郑州大上海城步行街正式动工,成为郑州市的第一个城中村改造项...

作者:出版时间:2012年08月
关键词: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