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空间转移     检索到  30462  条相关信息

对农业转移人口问题的关注引发了学者关于这个群体多面向的思考和讨论。宏观层面上主要探讨了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路径和政策,城乡二元制度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影响以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社会成本等问题。微观层面,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转移人口主体的社会认同、城市融入和市民化水平测算方面。实际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三个关键问题,即市民化地域导向(能不能接纳农业转移...

作者:江立华 出版时间:2019年11月

中国农村劳动力跨省域大规模流动既为经济建设的辉煌成就做出贡献,也给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变革。研究农村劳动力区域转移是解决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各项难题的起点,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的现实基础。本书以31个省(区、市)为基本核算单位,通过开展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聚类分析,建构相对准确科学的模式类别,既是对劳动力转移现状的客观描述,也是开展劳动力转移动力研究的基础。通过对...

作者:杜宇 出版时间:2022年06月
来源:《云南财经大学学报》发布时间:2025-07-11
关键字:中央转移支付;资源空间配置;相对贫困缓解;空间收敛

本章分析“村改居”社区与乡村相比的各种空间变革,以及这些变革给基层治理带来的挑战。从空间上来说,研究对象所处的华北、华中和西南地区在传统村庄印象和民居形象上有着极大的差异。但是在“村改居”社区建设中,现代的建设技术的进步和城市规划的统一原则消除了这些差异,规则的几何图形、绿地花园的景观设计、立体化的居住单元成为所有“村改居”社区的统一样式。村庄中原有的空间中...

作者:吴莹 出版时间:2018年08月

旧中国历史上曾发生过区域性移民,但其性质,多为生计所逼,带有“生存型”移民的特点。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长时期里,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基本上处于呆滞状态。真正意义上的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是从改革开放以来开始的。从1978年后开始的农村经济改革,使一部分农业劳动者从土地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并开始向农村的工业、商业、服务业及城市转移。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

作者:丁宝玲 张军 出版时间:1993年06月
来源:《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发布时间:2025-07-11
关键字:劳动力转移;农村贫困;空间计量模型;减贫;溢出效应

本文介绍此项研究以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模式和转移动力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结合实际、全面结合重点、定性结合定量的研究方法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展开分析。此项研究把农村转出和城市融合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两大主要阶段,在现实面板数据基础上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并从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经济社会发展耦合关系的角度论证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的内外部动力,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外部动力进行评价研究...

作者:杜宇 出版时间:2022年06月

农村劳动力从劳动生产率低的农业转移到劳动生产率高的非农产业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但是劳动力转移带来的就业结构变化到底产生了多大的作用还值得进行探讨。本文使用 Shift-share方法对总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原因进行分解,计算出四川省各年和各地、市、州的劳动力转移效应,进而分析各时期和各城市群的劳动力转移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发...

作者:刘后平 邓霞 王庆瑞 出版时间:2016年04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