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本文采用决策试验和评价实验法确定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结合估算出的各省 (区、市) 农村劳动力输出数量、 输入数量,采用聚类分析法划分出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五类模式,并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增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基本模式的全面认知。
本文介绍此项研究以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模式和转移动力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结合实际、全面结合重点、定性结合定量的研究方法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展开分析。此项研究把农村转出和城市融合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两大主要阶段,在现实面板数据基础上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并从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经济社会发展耦合关系的角度论证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的内外部动力,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外部动力进行评价研究...
本文利用工日法,得到我国 31个省 (区、 市) 按实际农产品总产出计算的农业实际劳动力需求量,发现农村劳动力输入遍布全国 31个省 (区、 市),劳动力流动跨度范围大,其中在农村劳动力输出数量上,四川占据首位;在农村劳动力输入数量上,广东位居首位。总体而言,东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输入数量占有绝对优势。
农村劳动力从劳动生产率低的农业转移到劳动生产率高的非农产业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但是劳动力转移带来的就业结构变化到底产生了多大的作用还值得进行探讨。本文使用 Shift-share方法对总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原因进行分解,计算出四川省各年和各地、市、州的劳动力转移效应,进而分析各时期和各城市群的劳动力转移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发...
本章在中国出现持续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背景下,讨论了农业部门内部农民分化问题,随着农村劳动力的流出,单位农业土地上实际从事务农劳动的人数减少,这改变了集土地承包者、经营者和劳动者于一体的传统主流农业生产模式,催生了新型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和农业经营主体,进而带来农民角色分化。劳动力转移规模扩大、转移结构与农业发展支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这一趋势。
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老年人口数量日益增加,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后可能出现的多种经济社会问题引发广泛讨论。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4年末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到2.12亿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5.5%。预计到2053年中国老年人口将增长到4.87亿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达35%。而伴随着农村青壮年人口向...
近年来,农村转移人口的规模增速明显下降,老年农民工回流现象明显,人口区域布局呈现新特征。同时,中部地区经济增长明显加速,崛起态势正在形成之中。从城乡的角度来观察,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正规化、雇员化提高了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劳动报酬份额,这产生了两个结果。一是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快速增加,但这部分增量资金大部分流入资本市场,居民可支配的那部分劳动报酬份额下降,劳动报...
首先,本文梳理了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内外部动力。其次,本文构建了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的动力之间的逻辑框架,指出内部动力为人力资本提升,外部动力为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最后,被采用实证分析,对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的内外动力进行现状分析,总结问题,由此确定内外动力所应包含的关键要素,并根据各模式区域的针对性分析,提出不同的经济发展关键要素。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