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非政府组织常常被称为非营利组织。但是这两个名词在突出这类组织的特点时有不同的侧重,差别非常细微。非政府组织的概念似乎更大一些,可以涵盖所有在政府和市场体系之外的所谓“第三部门”的各种组织形式,而“非营利”与“营利”相对,更多地相对于市场中营利企业而言,因而非营利组织更多地用以描述经济领域内的非政府组织。由于NGO小额信贷机构是以经济手段扶贫,为了突出这一点,...
实行改革开放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经济较快发展起来,其非农化乡村常住人口市民化进程加快推进,常住人口市民化不管在起步还是在发展程度方面都具有远郊村所不具备的优势。伴随着非农化乡村的形成与发展,他们有的完成了从乡村村民户籍到城镇居民户籍的变更,有的开始了从村民待遇向市民待遇的转换,有的实现了从乡村生活方式向城镇生活方式的转轨。回顾和梳理发达地区非农化乡村常住人口市...
改革开放前30年,中国的农村土地制度历经几次大变革:20世纪50年代初期由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向农民土地所有制转变;20世纪50年代中期实行农民所有、集体经营的土地制度;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实行高级农业合作社;1957年至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人民公社制度,农村土地制度由农民所有、集体经营转变为集体所有、集体统一经营;1978年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自发地在农...
中国农业经营制度创新是一个由诱致性制度变迁向强制性制度变迁的过程,也是一个以财政补贴为推动力的运动式的“去农民化”过程。在制度变迁中地方政府和特定微观经济主体形成利益集团推动制度变革,其间伴随着政府官员创租和微观经济主体寻租活动。这一利益格局使得中国农业经营制度供给出现过剩,延缓了中国农业经营制度自然的演化进程。为了实现制度再均衡,中央政府需要消除社会工程改...
从物物交换到货币流通,从商品流动到所有权转移,再到产权关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越来越从财富的生产转向利益的分配,即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我们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来研究权力对制度变迁的影响。新制度经济学利用交易费用的概念把成本收益分析这一新古典经济学范式的方法应用于制度的分析,从而揭示了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但是关于制度变迁的很多问题仍然是不清楚的。制度是社会...
在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包括价格、产权、投融资、就业、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制度变迁等对扩大消费具有直接影响,这些制度变迁通过影响到城乡居民的消费行为与消费能力,进而对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在制度变迁中有效构建有利于扩大消费的体制机制,对扩大消费具有重要作用。
社区工作既是社会工作三大传统方法之一,又是宏观社会工作实务的主体部分,在社会工作理论、实务、方法和体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主要论述社区社会工作实务的三种主要模式:地区发展、社会计划、社会行动,这三种社区社会工作实务的发展模式对构建中国特色社区社会工作实务模式具有借鉴意义。
上一章对研究概念和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并介绍了本书的研究方法。接下来两章将用制度变迁中的主体互动理论分析两个问题:一是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经历了怎样的变迁过程;二是制度变迁过程中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农民的多元互动关系是怎样的。上文中曾经提到,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主要经历了两个时期:老农保时期(1986~2002年)和新农保时期(2002年至今)。本章主要研究...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