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本书结合人类学、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对经济民族学进行了系统的诠释。全书分导论、上篇、下篇共16章内容,既有理论架构的概述,也有实际案例的分析,由表及里,有理有据。作者以富于启迪性和讨论性的问题提出,在公共话语空间的质疑或责难中,激发人们的选择潜能、打通人们多样性选择的路径、拓展人们的选择空间,对经济民族学的研究有一定学术意义。
本文内容包括经济民族学的理论前提、理论源流、问题指向。
国有国魂,军有军魂,民族有民族魂,民族学似亦应有自已的魂。魂,灵魂,忽忽想来是很“虚”的,而其实,她犹如“灵魂工程师”之称一样,赋有一种明丽的实体。中国民族学有没有自己的魂?如有的话,她又是什么呢?对于把自己的宝贵年华献给了中国民族学的笔者来说,是一个虽经长期求索但尚无如意答案的命题。
当今社会众多研究项目都是在“发展”概念的引导下展开的。不管我们是与研究对象保持距离,还是选择勾勒对象,对“发展”所涵盖的不同内容的追求与强调,使得人们对“何为发展”的本质理解和理论阐述充满了歧义性。如果不认清“发展”概念的源头,不对其作出确切的定义和追问,那么我们对一些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的思考力将会被大大削弱。“发展”既是研究的对象,又是研究的观念。如果要对...
全球化时代民族问题出现许多新现象,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的同步发展问题(比如中央提出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加突出。时代对民族学提出的任务依然重大,但我们的学科应对明显不力。面对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迅速发展的新局面,特别是与迅猛发展的经济学、法学、国际问题研究等现实学科相比,民族学领域曾经的辉煌逐渐暗淡;与文史哲等传统基础学科相比,民族学的...
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等四个方面,深刻回答了事关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长远发展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是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在这个背景下讨论中国民族学的发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既然马克思和弗洛伊德的内容各异的批判性学说,体现出致力于人的状况改善的基本精神,把“认识你自己”这一知识的本质问题,从“人是万物的尺度”深化到“什么是人的尺度”的问题上,对人类社会科学发展的方向、内容和方法产生了巨大震撼力,并且至今仍为人们深切地感受到。我们就有必要理解这些学说的要义,并从中获取新的理论武器。在经济人类学的领域中,当然无法全面阐释精神分析的理...
回顾中国民族学一百年来的发展道路,我们可以将其大略划分为旧中国、新中国前期和新时代(1978年以来)共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又有不同的分期。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