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安徽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以合肥为中心的省会经济圈的重大决策部署,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为省会合肥的郊县,肥东能否借助构建省会经济圈的机遇,乘势而上,推动跨越,成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肥东县面临的重大而现实的课题。为此,我们就主动融入经济圈、加快发展进行了调查研究,并结合肥东实际作了思考,形成了初步的调研结果。
合肥与淮南两市毗邻而居,交通便捷,经济互补发展,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和内在联系。实施合淮同城化,有利于放大合肥的优势,优化城市布局和拓展发展空间,带动淮南等合肥周边城市的发展,延伸经济腹地的范围,有利于合肥经济圈壮大发展规模、应对区域竞争。淮南可以借力合肥的辐射带动,实施东向发展战略,与合肥对接,加快发展外源经济。
文章分析了近年来合肥、六安、巢湖三市间农业交流合作情况,为下一步交流合作提出了建议:推进农业产业化联动发展,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对接融合;加强农业信息资源的交流共享;加强农业科技的交流合作;建立三市间农业合作联席会议制度。
作为“合肥经济圈”领头羊的合肥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大考验,经济发展实现逆势飞扬,曾一举创造了“合肥速度”。与此同时,合肥在社会建设领域中彰显出广泛而深刻的“合肥力度”,着力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真正践行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
“武汉城市圈”、“大太原经济圈”、“南京经济圈” 等众多城市已先后提出了各自的中心城市发展规划,省会经济圈是加快合肥、六安、巢湖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对巢湖工业融入省会经济圈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巢湖工业融入省会经济圈的产业对接进行了论述。
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一圈两带”发展战略,是抢抓新一轮发展机遇、富民强省的新思路、新定位、新举措。寿县毗邻合肥,紧贴淮南,背倚淮河,近郊沿淮,既是淮南的郊区,也是合肥的郊区。东进北迎,双向融入,既可承接省会经济圈辐射,又能融入沿淮城市群,左右逢源,机会难得,机遇难求,应该顺势而动,发挥优势,主动接轨,在更大力度、更广领域、更深程度上融入省会经济圈,实现县域经济...
本部分内容分析了推进合淮同城化战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首先,合淮同城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发展基础和同城优势;因此,需要在这些现实基础之上确定合淮同城化的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国家层面——国家重要的科教基地、能源基地,国内优势明显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科技创新及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区域层面——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首选地和示范区;长三角城镇群重点推进...
合肥、六安、巢湖、淮南、庐州作为合肥省会经济圈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地域亲缘”。首先,文章介绍了它们的地理亲缘:山水相连,共享资源;然后,文章介绍了四者之间的政治亲缘:辖治相通,共谋繁荣;接下来,又介绍了四者之间的人文亲缘:人物相交,共领风骚,文化相融,共襄昌明。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