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能量流动     检索到  17746  条相关信息

本文尝试借鉴制度经济学理论、生态学理论,对基层实践中蕴含的生态文明理念进行探讨。

作者:吕程平 出版时间:2020年05月
报告

流动

城市化是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的过程。城市化的程度与农村流动人口和城市的融合程度、融合领域、融合层次紧密相关。现代化是指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于欧美国家而言是内源的、渐进的,对很多发展中国家而言则是被动的、激进的。改革开放后,以“离土不离乡”为模式的乡镇企业展示了既无空间位置上的移动,又无人员的整体性重组的独特的乡村工业化道路,...

作者:李勇 刘国翰 出版时间:2016年12月

随着农民工创业活动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力增强,关于农民工创业问题的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国内外学者提出各种理论和视角来研究和解释农民工的流动与创业行为,如劳动力流动理论、二元经济理论、社会分层理论、社会资本理论等都是常见的解释理论。本文主要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劳动力资源及其流动的理论进行简单评述,对社会学与经济学领域关于流动的主要理论进行分...

作者:黄建新 出版时间:2017年03月

本文主要考察了流动儿童现实的城市社会融合状况。首先,本文梳理了进城务工潮中双重边缘群体的形成过程,分析了边缘群体的城市社会融合困境。其次,本文结合关于流动儿童社会融合的操作化定义,分别分析了流动儿童的文化、结构、心理融合状况。

作者:庄曦 出版时间:2016年12月

城区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和教育融入水平与其内在心理品质和能力,如心理社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等有密切关系,相关研究表明,这三种心理品质和能力对城区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和教育融入有着正向预测作用。为进一步探索城区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和教育融入的影响因素及其内在的作用机制,本文研究的重点将围绕心理社会能力、社会适应性和自我管理能力三种能力进行文献梳理,界定...

作者:曾天德 出版时间:2023年09月
来源:中国敖汉网来源:万强商运集团发布时间:2020-11-16
关键字:敖汉旗 北大校园 清华 学生 爱心

文章主要介绍了1995~2005年中国流动妇女的状况。首先,作者详细地列明了研究框架,接着,作者对重点人群——流动妇女作了精确的定义。识别出重点人群的主要特征以后, 文章从过程、影响因素、存在问题三个角度分析这一人群的境况和问题,涉及关于经济、政治参与、暴力等重要议题的研究。文章最后对流动妇女的状况作了预测。

作者:谭深 出版时间:2006年03月

本书从人口流出地的视角,围绕跨省流动人口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状况、“三留守”现象等,对人口流出的影响、人口流出大省对流动人口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行探索,并对流动人口返乡就业创业、流动人口的保障性住房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人口的快速流动成为中国社会的重要特征。而流动人口的基本公共服务在流入地和流出地存在差异,缺少统一的政策和相应的协调...

作者:王兴骥 出版时间:2022年03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