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我很荣幸被邀请就中国和世界文化遗产公约问题做大会发言。正如我的同事何贝尔博士刚才所讲的那样,我们很高兴来参加这个重要的会议,而且我们确信这次会议的议题恰到好处地符合中国和世界各地世界遗产地管理的现实情况。在此,我要对会议的组织者,特别是中国社科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能组织这样的国际研讨会表示感谢。
做一个对社会负责的公民,做一个对自然友好的城市居民,让经济发展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承载起保护自然的责任!行动起来,为保护水源地做些贡献;从自身做起,减少“碳足迹”,以缓解全球气候变化;拒绝消费野生动植物,不作生态系统的破坏者;与自然和谐共处,在工作、生活以及旅游等休闲活动中采用对自然友好的方式。
随着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人民群众对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传统生态文化知识应用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自然教育作为连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人与社会的重要手段,既可以促进生物多样性、自然资源富集山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又能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对自然、生态体验的客观需求。本文通过对四川省自然教育发展现状的实地调研、问卷调查、专...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众声喧哗 “敬畏自然”大讨论。首先,介绍了从海啸引发的敬畏自然大讨论。其次,介绍了争论的深层理论问题。最后,介绍了争论之后我们需要想什么和做什么。
世界自然基金会的使命是,在承认和尊重人类需要与生计的同时,保护大自然和生态进程,寻求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减少污染和浪费性的消费。本文主要内容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关于旅游政策主张的声明。
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规模空前的经济建设与开发正迅速改变着中国的面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不少遗产地都出现了程度不同的旅游设施建设过度、人工化、城市化、商业化的倾向。过度开发使自然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遭受破坏的现象非常普遍。即使在一些被认为是管理得较好的遗产地也存在不少严重隐患和潜在危机。近年来,尽管中国自然文化遗产的保...
宗族村庄多是因地而聚。对于人类自身来说,自然是人类生存和生活所依赖的基础,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延续发展。同时,自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形塑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对自然的依赖和适应过程,也是对自然的改造过程。人类社会在适应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区域差异性的乡土本色。要对呈坎村庄的罗氏族人有清晰的底色认识,必须对宗族所处的自然人文环境有清晰的认...
传统时期的潘家湾是一个典型的稻作社会,对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水网等自然要素有着高度的依赖,这些自然要素在给村落提供重要资源的同时,还对村民的日常生产生活产生着重要影响。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