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财政地位     检索到  39897  条相关信息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术界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多次探讨,形成了较为丰富的成果。本文首先从学界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农业基础地位相关论述的阐释出发,考察农业基础地位认识的变迁,梳理理论界对农业和工业关系的不同观点,研究有关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的各方争鸣,最后概括和提炼其中的基本结论和演进特征,并对农业基础地位思想的演进做进一步的展望。

作者:蒋永穆 王瑞 豆小磊 邓有根 刘润秋 卢洋 出版时间:2019年12月

对县乡财政的认识,首先要从历史和国际比较的角度分析县乡财政在中国财政体系中的地位及职责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政府财政级次与县乡政府适度规模的进一步研究将会直接关系到县乡政府的存续、价值和财力的安排,因此,本章是该项研究的逻辑基础和理论基础。

作者:李一花 出版时间:2008年11月

2010年,执政的解放党在中期选举中赢得较大的议会席位优势。执政党地位更加稳固,但腐败问题治理不善导致民众不满情绪增加。原多米尼加第三大政党力量削弱,政党格局从“三足鼎立”向“两雄争霸”过渡。经济开始复苏,建筑业成为最大推手。财政支出仍十分庞大。社会形势喜忧参半。腐败和毒品犯罪问题突出。对外关系具有明显的多元色彩。海地震后移民涌入,移民政策在两国关系中的关键...

作者:范蕾 出版时间:2011年04月

本文要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大规模的农民工流动没有引发社会的动荡?处于城市低收入地位的农民工,为什么没有产生强烈的社会不满情绪?在城市聚集居住并经常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农民工为什么没有产生大规模的集群行为?

作者:李培林 陈光金 张翼 李炜 出版时间:2008年08月

“中国奇迹”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使然,而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本文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农民工群体的概念,讲述了地位代际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劳动力更替的外部化与边缘化等观点,并进一步分析了劳动力更替低成本组织模式的原因。

作者:周潇 出版时间:2022年08月

本文指出了要正确认识和对待个体私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党的十三大提出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十五大明确了邓小平理论是党的指导思想,并以邓小平理论为依据,深刻论述了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特征和纲领。明确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

作者:田纪云 出版时间:2000年03月

本文分析了我国乡镇企业的历史地位、作用和发展趋势。中国的乡镇企业,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特殊的宏观环境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特殊事物。在过去二三十年中,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不仅对国民经济增长、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经济体制改革做出了贡献,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乡镇企业的出现,在全国传统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中,发挥了一种介于计划体制和市场体制之间特殊的资源配置通道的作用...

作者:杜吟棠 出版时间:2002年04月

万事达卡女性先驱指数旨在衡量亚太、中东及非洲区女性相对于男性的经济社会地位。该指数包含五项指标,分别是企业所有权、企业及政府领导地位、劳动就业、常规就业机会以及接受高等教育情况。每项指标的百分比反映的是每个市场中被调查女性与男性的对比结果。在亚太市场中,按照得分从高到低排序依次是,澳大利亚、菲律宾、新西兰、新加坡、中国香港、泰国、马来西亚、中国台湾、印度尼西...

作者:陈俐仙 出版时间:2012年01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