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中国慈善行业提升社会信任的努力从未停歇。2014年,慈善事业公信力建设的成果与挑战并存。一方面,公益组织自律意识提升,很多组织都在从透明公开、内部治理、流程控制等层面提高组织的规范化和专业化水平;另一方面,慈善行业的外部发展环境喜忧参半,可喜的是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部门强化监管、社会监督力量继续壮大;令人忧虑的是一些对现代慈善理念有误解、曲解、误导乃至逾越...
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30年的发展是一个国家逐步透明化的过程,因为,这30年的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中展开的。不论是改革,还是开放,都力图在使这个国家能够更好地走入世界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吸收世界的文明成果。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不仅逐步清除了各种认识上的误区、思想上的隔阂和制度上的屏障,而且使世界能够更加便捷、全面地认识和了解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文化和军事等方面...
在奥地利政府和机构伙伴小组协助下, 联合国于2007年6月26-29日在维也纳举行了第七届“全球政府创新论坛”,通过了提高政府公信力维也纳宣言。
公信力是公益组织的根本命脉和生存发展之道,公益组织须着力培植自身的公信力以赢得社会大众的认可。2000年以来,中国扶贫基金会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可以说,如何提升机构自身的公信力一直是改革的主要命题。中国扶贫基金会十多年的实践探索,主要是围绕提升执行力与透明度两大要素来培植机构的公信力。
公开透明是公益事业的基本要求。财产一旦捐出就成为社会公共财产,公益捐赠、公益活动又享受国家、社会给予的各种优惠便利,必须依靠公开透明来接受全社会监督。而且,公益组织只有接受来自社会选择的制约,传递自身可信任的程度,面对优胜劣汰的竞争,才能生存下去。公开透明体现公益组织自身的专业、高效,增强公信力,是为了让社会中的捐赠者和潜在捐赠者来信任它们、选择它们。资助者...
国际上一些国家对于民间组织的评估已经有着长久的历史。近年来,国内也开始引入了对于包括基金会在内的民间组织的评估。本文介绍了我国公信力评估理论分析框架以及新指标体系对救灾募捐组织的评估结果。作为一个民间组织,通过构建一种指标体系对基金会进行评估,对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
2010年,邯郸市按照中央、省精神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突出重点、继续深化,全面提高、注重实效,使邯郸市政务公开工作取得了新成效。本文首先介绍了2010年邯郸市公共权力透明运行工作主要工作进展情况, 而后针对存在的问题,对2010年如何开展政务公开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并提出2011年工作思路。
中国民间公益透明指数(GTI)项目由USDO自律吧在壹基金、敦和慈善基金会、南都公益基金会、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基金会中心网等多家机构支持下开展,指标体系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邓国胜教授、程文浩教授共同研发完成。GTI工作团队在2014年度通过互联网采集到1301家民间公益组织的相关信息,并且依据GTI指标权重经过科学计算...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