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长江上游流域     检索到  3877  条相关信息

流域生态保护补偿作为一种“经济—生态环境”互馈的激励手段,对长江上游流域加快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报告从国家和地方层面梳理生态保护补偿的相关政策演进脉络,针对赤水河流域、“成都—阿坝”横向生态保护补偿等相关经验及实践问题进行提炼与反思,并从发展理念、资金保障、“飞地”补偿、教育补偿和公众参与等方面,提出完善长江上游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对策建议...

作者:罗胤晨 罗菲 游韵 叶玉 出版时间:2025年05月

生态环境作为公共产品,它是有价值的,而对生产这种公共产品者要进行生产成本的补偿,同时要求使用者要进行相应的付费。长江上游高原牧区的农牧民,祖辈生存在这块土地上,他们完全可以通过耕种放牧来满足他们的温饱和日常生活发展所需。但从社会角度来讲,森林植被草地资源不仅有经济意义上的商品价值,而且还具有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气候等意义上的生态功能,其社会价值和生态...

作者:刘世庆 许英明 林彬 出版时间:2012年11月

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是川西北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现代民族文化旅游业、现代特色资源产业、现代畜牧业和现代生态产业作为长江上游川西北高原牧区的特色优势产业,其能否实现跨越式发展关系着长江上游川西北高原牧区发展方式转变、自我发展能力提升、农牧民实现全面小康的程度。

作者:刘世庆 许英明 林彬 出版时间:2012年11月

长江上游川西北高原牧区资源开发利用既关系着长江上游川西北高原牧区及其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安全,也肩负着我国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重要功能。纵观资源开发历程,对长江上游川西北高原牧区的水能资源、矿产资源、民族文化资源、生物多样性资源等特色优势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成效、问题以及挑战进行分析,提出在保护生态、保护民族文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下实现资源...

作者:刘世庆 许英明 林彬 出版时间:2012年11月

长江上游川西北高原牧区特殊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 空间区位条件、生态地位和历史文化结构决定了其发展不能直接套用其他农村或者牧区发展的方式和经验, 需根据长江上游川西北高原牧区的具体区情, 创新制度和政策, 促进跨越式发展。

作者:刘世庆 许英明 林彬 出版时间:2012年11月

长江上游川西北高原牧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尤其是交通基础设施的滞后,不仅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且也阻碍了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长江上游川西北高原牧区幅员辽阔,以高原和高山地形为主,以公路运输为主的交通运输方式严重制约了其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建成的九黄机场、康定机场虽然初步改善了长江上游川西北高原牧区的交通条件,但是工业加工原料...

作者:刘世庆 许英明 林彬 出版时间:2012年11月

重庆围绕净化水质、涵养水源、水土保持、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重点从制度、机制、政策等视角构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建设的长效机制。生态屏障建设中存在工作机制不完善、生态用地与资金无法保障、生态屏障建设与经济发展矛盾突出等障碍。为此,在对国内外生态屏障建设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强化生态环境立法与制度保障、注重跨域生态环保协调统筹、加强生态用地与资金投入保...

作者:彭国川 卢向虎 吕红 孙贵艳 李春艳 张伟进 出版时间:2021年11月

自胡锦涛主席在2005年“2·19讲话”中正式明确提出社会建设的概念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以来,我国开始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向以社会建设为中心转变。川西北高原牧区的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相比,更加滞后。加快社会建设已成为川西北高原牧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任务,但也面临着社会结构与经济结构不协调、基层政府社会建设能力较差、回应民众公共需...

作者:刘世庆 许英明 林彬 出版时间:2012年11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