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和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专题研究的提高我国自然灾害防治能力问题,系统阐述了加强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加强自然灾害防治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和原则、总目标和重点工程,为进一步做好新时代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本文从认识我国自然灾害严重的基本国情、“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统...
防灾减灾救灾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命题之一,也是我国国家治理能力建设的基础内容,更是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场域。近年来慈善行业的广泛参与已经成为推进灾害治理的重要方式,慈善组织也日益成为抵御灾害风险的重要主体之一。本报告致力于:(1)回顾2018年慈善力量在防灾减灾救灾领域的发展现状,概述我国慈善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的相关法律和政策体系、发展规模以及国际化发展情...
随着我国应急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慈善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已经成为应急管理能力和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报告致力于:(1)通过文献研究,回顾2019年慈善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的发展状况,梳理我国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的政策体制和相关领域进展。研究发现2019年我国慈善参与应急管理在顶层设计、技术应用、能力建设等方面都有了进一步推进,参与势头依...
在极端异常气候和意外自然灾害多发重发的背景下,建立农业防灾减灾救灾常态化工作机制和制度体系,提高应对突发状况的应急处置能力,是减少粮食产量损失、支撑粮食稳产增产、提高粮食安全稳定供给能力的关键举措。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采取了预报预警、人员下派、应急动员等举措应对将发突发异常气候和意外灾害,有力维护了生产秩序、减轻了灾害损失、保障了稳产增产。然而,农...
围绕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增产增收与粮食安全这一重大国家需求,基于农业气象灾害的演变趋势及其影响分析,针对中国小麦、玉米和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及不同粮食主产区,本书提出了中国农业生产气象防灾减灾的具体对策措施,主要包括:第一,充分利用气候资源调整作物播种期,合理避减灾害危害;第二,选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作物品种,科学应对灾害类型变化的影响;第三,推广农业节水栽培...
防灾减灾法律法规是防灾减灾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防灾减灾过程中各项活动的基本依据与保障。目前,虽然我国防灾减灾法律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以中、美、日三国法律法规为研究对象,收集与整理相关防灾减灾法律法规资料,通过梳理美、日防灾减灾法律法规体系及演变过程,探究美、日两国防灾减灾法律体系的形成机制与优缺点。同时,针对我国防灾减...
本文聚焦于防灾减灾和灾害人类学理论,回顾和分析了国际防灾减灾战略的应用性研究成果,对防灾减灾的定义与其理论化过程,以及与灾害和致灾因子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本文还梳理了防灾减灾的人类学理论框架,如文化和行为回应、应用人类学理论、社会文化变迁理论、政治生态学理论等,同时也吸收了其他学科的理论,如韧性理论、脆弱性理论、风险社会理论 等。这些理论和框架能够为我们...
云南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特别是进入21世纪之后,灾害非常频繁,少数民族地区能够看到所有种类的自然灾害,如地震、干旱、泥石流、台风、洪水、流行病、风灾、雪灾、冰灾等。但是,在云南省社会科学研究中,还没有专门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减灾防灾的研究成果,从人类学的角度进行防灾减灾研究的就更少。从这种意义上讲,针对少数民族地区防灾减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就变得非常必要。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