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阶级框架     检索到  10043  条相关信息

本文内容包括:中国现阶段阶级阶层结构的几种描述、阶级阶层结构分析范式、中国当前阶级阶层结构测量、中国各阶级阶层的社会态度。

作者:李培林 陈光金 张翼 李炜 出版时间:2008年08月

在都市中,资源(如住房)供应者阶级的投资回报率,是由供应者阶级与消费者阶级冲突的结果所设定的。这种情形又是由各种金融机构的政策构造出来的,产生出在地理上相互隔离的同类社群的住房次级市场。由此实现的阶级-垄断地租,反过来构成了激励都市化发展必需的社会结构,并具有乘数效应。都市化进程因而处于不平衡状态,阶级-垄断地租的实现导致居住结构的变迁,以致在社区中爆发包括...

作者:大卫·哈维 龚剑 许建康 出版时间:2014年12月

李培林主编,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1998年12月,280千字。

作者:广伟 出版时间:2000年10月
关键词:

从理论方面来看,马克思的阶级阶层理论,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原理,也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思想体系的重要标志和鲜明立场。从实践方面来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阶级阶层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诸多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本书立足于马克思的阶级阶层理论,就我国社会中的阶级结构和工人阶级内部阶层结构的变化,就各个阶级阶层的收入分配关系的变化,...

作者:刘海军 出版时间:2020年12月

“农政与发展研究丛书”由国际农政研究会组织出版。“农政变迁”主题旨在诠释一个土地、农村、农业的世界,其独特魅力吸引了国际诸多流派的知名学者。丛书站在明显偏向“穷人”的立场,分析影响农政变迁的动力,探索改变农政结构的路径。丛书第一部推出亨利·伯恩斯坦教授的力作《农政变迁的阶级动力》。作者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以简练的笔触、深厚的理论和敏锐的分析,为读者...

正如上一章所说,本研究重点是调查中国城市家庭环境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因此,本章将从对西方文献考察中所发现的三个理论视界出发来建立本研究的概念框架,并证明这些理论如何能够有效地适应中国文化环境以形成一个研究模型,最后在研究模型的基础上得到本研究的问题和假设。本章还讨论了中国的教育体制等问题。本章始于对中国社会文化背景的讨论,然后阐述了几个重要的理论观点。本章...

作者:蒋逸民 出版时间:2008年12月

交叉理论的概念已经从它的诞生地——美国传播至全球。全球范围内对这个概念的采纳并没有充分注意到交叉分析中差异的重要性,而且经常将该理论简单地翻译为“种族、阶级、性别”。本文对两种重要的交叉理论模型——定位模型和动态模型进行了分析比较,并以德国和美国对性别平等的不同解读揭示在这两个国家中,国家关于种族和阶级不平等的制度性话语如何有助于对性别政治的思考。作者认为,...

沿着历史的脉络进行梳理,我们可以发现:社会管理理论主要经过了产生、发展、反思和延伸四个大的发展阶段。在这四大阶段中,各有一些具有重大实际影响的代表性理论。在产生阶段,主要有社会秩序理论(孔德)、社会团结理论(迪尔凯姆)等;发展阶段,主要有福利国家理论;反思阶段,主要有“第三条道路”理论;延伸阶段,包括多中心治理理论、政策网络理论等。

作者:陈华 出版时间:2011年01月
关键词: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