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当前上访潮居高不下,主流认识局限于维权视角。这种视角仅有部分解释力,难以解释无理上访的扩大化趋势。借助吉登斯的权力观,将权力运作与其可以调动的“资源”及相关话语联系起来,可以从“治理—资源”的角度理解基层上访治理的实践。从新中国的历史经验来看,基层政府在上访治理中有足够的权威性资源,因此可以在缺乏配置性资源的情况下成功应对无理上访问题,这种权威性资源建立在“...
面对高涨的上访潮,信访工作制度不断强化信访人的权利和基层政府的职责。从调研来看,这并没有给基层政府提供合法有效的治理技术,基层政府陷入非法运作的边缘。当前的困局在于,信访渠道出现了淤塞,面对成千上万的信访者,政府未能通过有效的制度装置区分上访问题的性质。分类治理可能是疏通信访渠道的有效思路。根据上访诉求的合法性程度,目前的上访可以分为有理上访、无理上访、协商...
北京作为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正在承担着共和国和平崛起的重要职责。现在距我们期待的2008 年奥运会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了, 北京的稳定与形象建设已经成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 我们不得不把一个已经令首都感到棘手的问题提出来供决策部门参考, 即“上访村” 和“上访花园” 问题。2005年10月,国家主席胡锦涛指示, 要求各级公安机关积极探索建立公安信访工作的...
派性村庄内的农民上访行动兼具个体意志与派性意志的双重特征,农民上访的个体意志使个体的上访行动具备维护自身利益的内涵,而农民上访的派性意志使上访行动具备明显的政治斗争意图。在派性村庄政治下,农民上访变成了派性斗争的工具,而国家权力则在上访行动中变成了派性斗争倚重的工具。通过农民上访和国家权力的干预,村庄派系之间的权力格局被重新塑造,同时国家权力也通过对村庄权力...
发达地区农村由于经济分化加深,阶层之间的竞争日益剧烈。村庄上层掌握了村庄利益与资源的分配,运用金钱支配村庄选举,通过炫耀性消费构建排斥性的人情与消费圈,对村庄底层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构成巨大压力,使底层形成了对抗上层的上访群体。这种底层针对上层的上访本质上是一种阶层冲突,因此此类上访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技术治理,还必须进一步加强社会整合。
农民农田水利上访主要有两种类型:以个体为主的“纠纷延伸型”上访和以群体为主的“干旱求援型”上访。从发生机制上看,农民的国家观念是农民针对农田水利问题上访的心理文化机制,而由政权“悬浮”和市场“困局”及二者的相互作用导致的农田水利恶化是上访发生的结构性因素。笔者认为,农民上访研究应该适时地从“抽象”的上访研究向“具体”的、类型化的上访研究转化。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学界对中国农村社会分化的程度尚存争议,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流动的日益加速,农民内部分化远甚于之前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日益分化的农村社会提醒我们,对农村问题的研究不可脱离农民阶层分化的视角。农民上访研究同样如此。
本文通过对浙东峨村集体上访事件的深描,呈现一种主要基于社会情绪释放而非群体利益表达的维权式上访,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在先富能人主政的分化村庄里,贫与富、公与私之间的怨气通过集体上访这种方式发泄的原因。从村庄的内部视角看,“气场”形成的基础是底层群体在经济、社会、政治方面日益分化的村庄社会结构中所形成的“气”的累积。而在村庄的政治场域中,“富人治村”使得贫富之间的...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