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如果说参与的本质,是希望通过各权力主体在发展干预中的充分参与,实现权力资源的重新配置,从而实现充分赋权,那么充分赋权的过程必定是权力结构从动态失衡到动态均衡的过程。而权力结构动态均衡的主要影响因素,除了各权力主体拥有权力资源的多少之外,另一个便是影响权力的信息流动的多少,即信息对称程度。从参与式发展干预的所有制度安排来看,确保各权力主体充分参与的前提,正是确...
空间规划(spatial planning)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所编制的国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保护、整治的地域空间规划,也可称之为国土规划。空间规划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要确定“什么事应在什么地方”做,亦即通过产业的空间合理布局以及城镇体系的优化,确保社会经济发展中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协调,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由于资源在空间分布的非匀质性...
人类的经济活动存在于一定的时空概念中,经济活动离开空间场所是不可想象的。对于经济活动而言,一方面,空间本身就含有要素禀赋资源和发展条件,例如矿藏资源、水资源、作物资源等。这些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因此,空间的差异使得“什么事在什么地方”(what is where?50148472)成为研究资源的空间配置规律、特点及效率的主要内涵,无论是国家发展战略...
人类的任何社会经济活动总是与某一特定的空间场所相联系,而制约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各种自然要素资源,即包括区位自然条件和土地、矿产、水和生物等资源禀赋的空间分布呈非匀质状态;由此又形成了具有差异性的社会景观,即民族、宗教和文化等因素的差异。这些因素会在相当长时期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其外在的经济表现即劳动力、资本、技 术、创新能力以及交通等基础设施等的空间差...
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方略,是一个由理念到实务的发展规划体系。从现代经济学理论视角来看,由于资源的短缺及资源空间分布的非匀质特性,社会经济发展中始终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在资源短缺的约束之下,面对资源非匀质分布所造成的空间差异,选择实现发展目标的发展路径。这既是经济学理论讨论的问题,也是发展战略的核心内涵所在,是每一个国家或地区都要面临的选择。发展战...
以标榜“参与”和“赋权”为核心的参与式发展干预,始终坚持并隐藏的预设逻辑是,无论在道义层面还是在技术层面,通过促进并确保各利益相关者(权力主体)在发展过程中的充分参与和应有权力的获得,是获得良好发展结果所必须坚持的。这意味着,参与式发展干预的首要工作,是促进各相关利益主体在发展干预中的充分参与,从而形成对发展目标群体的赋权和分权,进而达到发展的预期效果。从权...
经过30多年的经济转型,中国经济发展出现了两个显著特征:一是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二是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从收入分配的角度来看,在不同时期我国收入分配格局表现为不同特点,收入差距的扩大速度有所不同,收入差距有不同的结构性变化,收入差距扩大有不同的原因。在过去十年中,我国收入分配虽然出现了一些新特点,但是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趋势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在过去两年...
区域作为一种经济的地理概念,其本身就意味着差异的存在,正如世界银行的报告所描述:因为经济的空间集中特性或规律,“世界是不平的”。50148538经济发展在空间上所表现出来的不平衡性,是因为自然条件、要素禀赋和制度环境的差异所致。差异有两重含义,一是不同地区的发展有不同的路径,亦即多样化的发展模式,这就使不同地区的发展政策会出现一定的差异;二是各地区发展不平衡...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