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撒哈拉以南非洲法语文学是非洲文学的一颗璀璨明珠。它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并在随后的80多年中得到了百花齐放式的持续发展。每一个时代的撒哈拉以南非洲法语文学作品均很好地体现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社会现实或作家们的生存环境。从20世纪50年代第一代法语文学作家形成开始,它依次经历了“对独立的诉求”(20世纪60年代)、“过高期待后的失落”(1960~1970年)、...
本文主要评述了2019年中国对非洲研究的著作、论文、会议、报告会等。
非洲的部落文化纷繁复杂,其中尼日利亚的约鲁巴文化充满了野性美和神秘色彩。在现代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写作中,以约鲁巴文化作为背景的作家也占据了大多数。本文将以本·奥克利的《迷魂之歌》为例,对书中出现的有关非洲古老传说的文化元素进行解读,试图分析这些文化元素的变化和现代性。本文选取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意象,其中阿比库灵魂——“阿扎罗”被《圣经》文化命名,...
钦努阿·阿契贝是享誉世界的尼日利亚作家,他的作品极富内涵和深度。其论文集《非洲的污名》共收录了阿契贝不同时期演讲和发表的16篇文章,书中揭示了非洲的污名及其历史传统和真相,剖析了非洲文学中的语言政治,阐述了在现当代国际背景下,非洲人民应如何拼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名字。阿契贝认为非洲人在知道自己该去向何方之前,要明了自己来自哪里。他呼吁国际社会给予非洲...
今天我们要讲的题目是《文学的建构与还原》。建构与还原这两个词有点抽象,其实我只是想比较简单地说一说这个时代我们大家的文学生活。文学本身就是我们建构起来的,然后它又能够重新回到我们的生活之中,所以我想借这两个概念来谈谈,我们在这个时代是怎么过我们的文学生活的。
本文理清了新时期陕西作家的文学创作特点,即以地域为界、具有鲜明地域特征并介绍了三位最具代表性的作家,最后对新时代背景下陕西文学的未来和发展做了进一步思考。
古丁首先是一位小说家。他在东北现代小说史上的地位是他人无法替代的。古丁同时又是一位重要的文论家。他的文学创作观,体现了鲜明的风格和个性特征,同时,作为东北沦陷时期文坛最重要的派别艺文志派的领军人物,又比较整体地呈示出这一派别的创作论体系。
东北沦陷区文学大体是在1939年后进入中兴期,1941年华北沦陷区文学开始崛起,1944年以后,两个沦陷区文坛都逐渐显露出萎缩的态势。黄万华:《沦陷区文学鸟瞰》,《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3年第1期。这一得到学术界认可的研究结论,向人们表明这样一个史实:东北、华北沦陷区文学,其发展的时间是极其短暂的,但却承担了极其艰巨的民族重任。置身于法西斯专制之下,新...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