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框架】
本文是世界银行发布的《2024年贫困、繁荣与地球报告》系列博文第三篇,主要围绕世界银行新增的6.85美元/天的贫困线展开。文章首先介绍了国际贫困线调整的背景,即原有2.15 美元/天贫困线的由来和全球人口结构变化趋势。然后,文章阐述新增贫困线的原因、意义及全球贫困人口区域分布变化。最后。文章强调消除极端贫困仍是核心。
【观点摘要】
1.自1990年设定“每日一美元”贫困线以来,世界银行一直使用该标准衡量极端贫困,来监测最贫困国家贫困状况。多年来,“每日一美元”贫困线已演变为2.15美元/天。根据定义,这是在一个典型的低收入国家,满足基本需求(通常包括食物、住所和衣物)所需的每日最低金额估计值。
2.世界人口结构在过去几十年中发生了重大变化。1990~2024年间,世界人口增加了28亿,增幅超50%。1990年,每10人中有近6人生活在低收入国家,且全球90%以上的极端贫困人口也居住在低收入国家。因此,世界银行设置一条反映最贫困国家贫困标准的贫困线是合理的。目前,中低收入和中高收入国家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三以上,而低收入国家的人口仅占世界人口的9%。对于中等收入国家而言,原有的极端贫困线可能过低,无法准确描述其贫困状况。
3.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基本需求的定义已超出食物、衣物和住所的范畴,还包括健康饮食、良好的卫生条件、互联网连接、电力供应和教育等。6.85美元/天的贫困线是一条绝对贫困线,它涵盖了扩展后贫困的定义,能更准确地反映全球贫困状况。当贫困线从2.15美元/天调整为6.85美元/天时,全球贫困人口区域分布发生了显著变化。例如,生活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贫困人口占全球贫困人口的比例几乎减半,而在南亚,这一比例从21%增至42%。
4.1990年,全球约三分之一的人口每天生活费不足2.15美元,另有三分之一在2.15美元至6.85美元之间,其余三分之一则超过6.85美元。如今,约56%的人口每天生活费超过 6.85美元,而不足9%的人口每天生活费低于2.15美元,这表明全球减贫已取得显著进展。每天生活费在2.15美元至6.85美元之间的人口比例几乎保持不变,仍为三分之一。
5.然而,从绝对人数来看,全球每天生活费低于6.85美元的人数几乎没有变化:1990年为37亿,2024年为35亿。如今,6.85美元/天的贫困标准下规模庞大的贫困人口生活在一个更容易受到气候和经济风险影响的世界里,因此消除全球贫困和增强风险抵御能力的需求更为迫切。
【作者简介】
Samuel Kofi Tetteh Baah,世界银行发展数据集团全球贫困与不平等数据组经济学家。
Henry Stemmler,世界银行全球贫困和公平实践顾问。
Maria Eugenia Genoni,世界银行全球贫困和公平实践高级经济学家。
Christoph Lakner,世界银行发展数据集团全球贫困与不平等数据组项目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