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框架】
文章首先以可持续发展目标“不让任何人掉队”的承诺为切入点,提出公共财政是否真正惠及最贫困群体的关键问题。随后,文章介绍了“收益归属分析”这一核心方法及其在监测 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标中的应用。然后,作者利用覆盖 133 个国家的跨国数据,比较不同社会部门(现金转移、教育、卫生)支出的分配格局,指出跨国与跨部门差异显著,并进一步探讨了偏向贫困的教育和卫生支出与人力资本指数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最后,文章总结,扩大数据覆盖、提升测算精度和推广该分析工具,对提高政策透明度、加强问责以及实现公共支出真正惠及贫困人口具有重要意义。
【观点摘要】
1.公共支出倾向贫困群体,但跨国和跨部门差异显著。文章指出,通过覆盖133个国家的数据分析发现,公共社会支出在多数国家的确偏向贫困群体——平均26%的支出流向收入最低的20%的人群。但这一比例并不一致:现金转移最具针对性,平均达32%,但教育和卫生支出分别仅为22% 和19%。这表明即便政策意图向贫困人口倾斜,不同国家与公共部门之间在执行效果上仍有明显差异,政策制定者应关注这种差距并针对薄弱环节进行强化。
2.收益归属分析是评估支出公平性的重要工具。要判断公共支出是否真正惠及最贫困群体,必须运用“收益归属分析”方法,对不同社会支出进行人口分层视角的分配评估。世界银行及CEQ Institute 多年来采用这一分析,为国际贫困与不平等议题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
3.人力资本提升与益贫支出之间存在关联。虽然数据样本有限,但初步发现,在那些公共教育和卫生支出更多惠及最贫困群体的国家,这些群体的人力资本指数较高。这表明,向贫困人口倾斜的优先支出有可能转化为更好的健康、教育结果,从而增强儿童发展的潜能与未来生产力。
4.增强数据覆盖和精准测算对政策透明与问责至关重要。文章强调,更多国家和细致层级的数据能够帮助政策制定者、民间组织和学界更准确地追踪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推进进度,同时增强公共财政对贫困与不平等的回应能力。已有部分国家统计机构开始落实收益归属分析,此举有助于提升政策制定与公共资源配置的公平性。
【作者简介】
Olivia Fiala,英国救助儿童会高级研究顾问,专注儿童贫困与教育领域研究。
Enrique Delamónica,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数据、分析、规划与监测部儿童贫困与性别平等统计与监测资深顾问。
Matthew Wai-Poi,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专注于发展数据与社会保护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