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城乡一体化

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工研究概述

本文首先介绍了农民工问题研究的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其次对农民工问题研究的学术史进行了梳理,最后介绍了本书研究的重难点、研究方法、拟创新之处以及思路和框架。

作者:周振 出版时间:2020年06月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内涵及农民工问题的由来

本文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的历史进程,厘清农民工问题的由来及现状,为进一步分析与解决农民工问题做好相关前期准备工作。

作者:周振 出版时间:2020年06月

中国农民工问题的理论阐释框架

本文首先介绍了当前西方经济学理论在分析中国农民工问题中的误区,其次介绍了分析农民工问题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框架。

作者:周振 出版时间:2020年06月

政治经济学视角下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半商品化问题

本文首先介绍了劳动力半商品化理论,其次介绍了劳动力半商品化与中国的农民工问题的关联。

作者:周振 出版时间:2020年06月

对中国农村劳动力半商品化趋势的合理突破

农村劳动力半商品化的存在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推进城镇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它的积极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同时它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也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作者:周振 出版时间:2020年06月

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工研究结论

本文介绍了研究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工的重要意义。

作者:周振 出版时间:2020年06月

城乡社会学:观察中国社会转型的一个视角

本文致力于以“城乡关系”为中心建构一个城乡社会学的理论框架,这一框架沿袭费孝通的城乡研究传统,从城乡关联的角度考察中国正在经历波澜壮阔的城市化进程与社会转型。这个理论框架立足于“关系主义”,尝试纠偏经典社会转型理论的个人主义倾向,从而可以更好地阐释中国社会转型的经验与体验。

作者:何雪松 出版时间:2020年06月

中国“城乡社会”的历史转型与地方差异

在中国,每一个完整的地方都是有城有乡的,因此,每一个完整的地方都是一个“城乡社会”,整个中国就是一个“城乡社会”的体系。从这种视角看问题,就会注意到中国城乡关系的一体化内含两个机制:普适性的一体化机制和本土性的粘连性机制。前者如基础设施、市场体系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等;后者如土地公有制及集体土地征用制度、单一制的央地关系及市管县体制、身份制度和家庭制度。城乡社会的历史转型...

作者:熊万胜 出版时间:2020年06月

城乡二元结构视野下的乡村振兴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经验是,农村是中国现代化的稳定器与蓄水池。在当前中国基本制度设置中,一方面,农民可以自由进城务工经商,也可以选择进城安居生活;另一方面,国家为农民保留了返乡退路,万一进城失败,农民仍然可以退回农村。正是因为进城失败有退路,农民就可以放心大胆地进城,国家也不担心因为经济周期造成进城农民失业而引发社会政治不稳定,中国因此有了城乡之间的相互支持、...

作者:贺雪峰 出版时间:2020年06月

区域中国:乡愁与城愁的交融与舒解

高流动性社会的制度困境与无根化社会的价值困境,让“何处栖身”与“何以安身”成为当代中国城乡治理的“阿喀琉斯之踵”。公共服务水平、共同体精神、发展机会与吸引力四大维度的差异性,导致乡愁与城愁的内涵与发生机理呈现双向交融的特征,并通过新型城镇化战略平台的塑造,以达到统筹乡愁与城愁舒解之目标。李昌平、贺雪峰、熊万胜对乡村建设提出的各种发展思路仍然是基于乡村建设的自身视角,缺乏...

作者:唐亚林 出版时间:2020年06月

战略衔接

相关图书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