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教育扶贫

上海家庭教育发展报告

本文以上海为例,以新视角来剖析今天的城市家庭教育发展,希望寻找到一条分析社会变迁的不同途径。

作者:包蕾萍 出版时间:2006年01月

走向公平:2005年中国教育发展报告

本文首先阐述了2004年教育发展概况:继续推进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规模扩张较大;高等教育开始进入 “ 大众化” 发展阶段,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19%以上;民办教育继续发展;财政教育经费总量增长, 改革了基础教育管理体制, 规范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收费。其次介绍了重大教育论争和政策调整:素质教育大讨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的争论等。

作者:杨东平 出版时间:2005年12月

西部地区科技教育发展概况

西部大开发五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科技教育的发展规划和政策,加大了对西部科技教育的投资,国家在西部地区累计安排科技开发项目2100多个,建设科研基地18个,支持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230个。本文便详细分析了西部科技状况和西部教育发展情况。

作者:傅岳瑛 高全成 出版时间:2005年10月

西部地区科技教育投资与发展情况分析

西部大开发五年来,西部科技教育从纵向上看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横向比较基于历史地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仍处于落后状态。经济水平制约了科技教育的发展,科技教育又反过来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作者:张华琳 高全成 出版时间:2005年10月

国家科技教育政策对西部的影响

西部大开发几年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有关西部开发及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文件中,都强调了科技教育的重要性,西部各地方党和政府也都制定了许多有关科技、教育、人才建设和发展方面的政策法规和发展规划,极大地促进了西部地区科技教育的发展。本文分析了这些政策对西部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作者:张建昌 王冬英 出版时间:2005年10月

关于西部教育等方面的热点、难点及前沿性问题研究

尽管西部大开发五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且这几年是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五年,其中不乏科技教育发展的巨大带动和奠基作用,但从总体上看发展速度缓慢,横向比较与东部地区及中部地区的差距还在拉大,科技教育方面依然存在很多重大问题,需要在进一步发展中逐步解决。

作者:高全成 出版时间:2005年10月

西部教育投资与人力资本问题研究——教育资源配置与人力资本

教育是人力资本形成非常重要的途径,本文在对我国东、西部教育投资有关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析西部地区教育资源的配置对人力资本形成及存量的影响。

作者:韩秀华 出版时间:2005年10月

近代新学教育与城乡分离的加剧——20世纪前期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乡村问题

从民国初期来看,民国元年全国小学生为2795475人,民国19年则增加到10948979人,增加了近3倍。以崭新面貌出现的、带有现代特征的新式学校深入到乡村社会,从无到有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新学教育从制度层面上获得了取代旧学教育的权威地位,它对中国现代化进程尤其是城市化发展的推进作用是前所未有的,这方面学者论述已多。然而,对于由此引发的城乡社会一体发展模式的破裂和乡村社会...

作者:王先明 出版时间:2005年10月

城市低保家庭青少年受教育状况

本文分析了城市低保家庭青少年的受教育情况。过往研究表明贫穷影响家庭,继而使贫困家庭子女的学业成就降低,最后导致贫困家庭出现“世代”贫穷的趋势,所以国家和社会有责任为贫困家庭提供教育援助,提升贫困家庭子女的学业成就,使他们早日脱贫自立。本文首先就教育政策问题研究进行综述,其次基于抽样调查结果分析了我国城市低保家庭青少年教育支出水平、对教育救助政策的认识、教育程度、教育期望...

作者:孙莹 出版时间:2005年10月

中国人口受教育状况的性别差异

受教育程度是衡量教育地位的指标之一,而教育地位则是现代社会妇女地位的核心内容。由于教育地位的量化比较困难,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采用受教育程度代表教育地位。考虑到教育对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重视教育的性别平等成了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将根据中国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分析当前人口受教育状况中的性别差异。由于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教育的极度落后,我国人口总体受教育...

作者:郑真真 连鹏灵 出版时间:2005年08月

减贫路径

相关图书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