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相对贫困

附录

本文整理了本研究所使用的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2010)问卷相关问题设计以及所使用的相关数据,其中包括1978~2010年的各行业平均收入排序,以及地位获得模型的相关矩阵与命令行。

作者:许庆红 出版时间:2017年09月

加快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构筑“一极三圈八轴带”格局

城市群是现代经济中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是极其重要的现代经济区域类型。当今大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从单体发展向城市群体发展转变。通过加快城市群的发展,带动本国或区域经济的发展,提升经济竞争力,是发达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一些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有关专家预言,21世纪将是城市群的世纪,经济的主要动力将越来越源于城市群特别是大城市群。城市...

作者: 出版时间:2017年07月
关键词:

农民工乡城迁移、城市住房和市民化概述

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并最终完成市民化是工业化、现代化过程的普遍现象和一般规律。中国独特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和户籍制度形成的体制分割造成了“农民工”及其在城乡间“候鸟式”迁移的独特景象。从城镇化角度来看,农民工乡城迁移、城市安居和实现以经济、社会融入为核心的市民化彼此连接、相互影响,构成“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的完整内容。

作者:熊景维 出版时间:2017年07月

农民工乡城迁移及其城市住房问题的历史演变

以时间为轴序,本章对农民工进城及其城市住房问题的历史演变轨迹进行了梳理,阐述了当前中国进城农民工城市住房问题发生与发展的宏观社会背景和制度变迁路径。

作者:熊景维 出版时间:2017年07月

农民工乡城迁移的“新常态”:家庭化迁移及其动力机制

配偶或子女随迁已成为当前农民工家庭化迁移的基本形式。家庭化迁移更多地反映了除经济理性外,农民工在家庭亲情、社会支持、避免制度排斥和伦理责任方面的需求,这构成驱动农民工“携家带口”迁移的社会理性机制。

作者:熊景维 出版时间:2017年07月

不同理论视野下农民工城市住房问题的属性结构和面向特征

农民工的城市住房问题是一个具有多面向特征的复杂问题。从不同理论角度审视该问题,会有不同的价值关切点,借此可以窥见该问题在各个不同层面上的性状和属性结构。本章分别以城市化理论、市民化理论、居住隔离理论、公共产品理论、社会排斥理论、住房功能理论和社会公平理论为视角,呈现了不同理论视野下进城农民工城市住房问题的面向图景,为较全面和完整理解、分析该问题提供了学理基础。

作者:熊景维 出版时间:2017年07月

农民工城市住房的现状及评估:以武汉市为例

在对武汉市农民工住房状况进行调查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本章较系统地呈现了农民工城市住房的现状。住房设施不配套、住房环境和条件差以及缺乏对基本住房(仅考虑租房的情形)的支付能力是农民工住房状况的普遍现象。除此之外,已在本地购房并定居的农民工则更少。城市住房的困境直接决定了农民工“候鸟式”迁移的特征。

作者:熊景维 出版时间:2017年07月

农民工城市住房与其市民化的事实联结:基于武汉市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城市住房是农民工市民化的基本物质前提。住房状况和评价是农民工在城市生活品质和条件的重要反映。住房究竟如何影响了农民工的市民化决策?住房状况和评价是否与农民工的留城意愿之间存在事实上的因果关联?从经验分析的层面寻求上述问题的答案,有利于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更加具体和准确地认识城市住房在农民工市民化和城镇化中的重要角色与地位。

作者:熊景维 出版时间:2017年07月

相对贫困

相关图书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