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Select Language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2882本学术著作,超过9.5亿字
覆盖832个重点贫困县14个连片特困区
在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中,林农争地的问题十分突出,并随着人口的增长呈加剧态势,并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施加了负面影响。三峡库区主要水系的流域内人口多,农业压力大,带有地方政府行为和个人行为特征的“毁林开垦,乱占林地”问题十分突出,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湖北省黄花乡的实践表明,“封山植树,退耕还林,生态移民”能充分发挥林业在遏制水土流失,根治水旱灾害,治理生态环...
本文首先简要评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扶贫方式的基本走势,分析支持这种变化的主要政策和制度因素。第二部分评述1986年以来中国扶贫的主要政策和措施,第三部分讨论中国扶贫开发方式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在最后一部分探讨将可持续发展纳入新的扶贫战略中的问题。
目前,广西贫困人口基本上居住在边远山区,那里交通闭塞,资源匮乏,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缺土缺水现象普遍。这些地区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这些地区如果生态环境没有根本好转,不仅消除“相对贫困”有困难,就是消除“绝对贫困”的难度也很大。因此,认真探讨贫困地区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政策措施,应成为扶贫攻坚的大事。
尽管理论上脱贫与生态改善存在着一致性,但是在我国贫困与生态脆弱性高度重合的地区,为求温饱的开发活动与保护生态存在着现实的矛盾:前者有经济效益,且产生很大的负外部性,却不必使之内部化;后者虽有极大正外部性,却同样不能使之内部化。这个格局源于脆弱生态地区和生态受益地区的利益是割裂的。能否通过制度安排来改变这种格局,使潜在的生态改善与脱贫一致性变为现实的双赢呢?本文从一个案例...
中国农村正在进行村民自治制度改革。官方和知识界的一部分人对这场改革似乎比农民更为热心,与20年前的农村经济改革形成鲜明对比。然而从一些文献看,知识界对这个改革的理论准备相当不足。这种状况颇能诱发人们的理论兴趣,本文便是由此产生的对一些问题的学理性探讨。
可持续发展涉及到社会经济制度、经济运行机制、经济增长方式、科技发展战略、产业政策、人口政策、环境政策、价格政策等许多方面,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将从经济增长方式、资源开发战略、区域关联政策、发展模式变革和制度创新保证几方面,论述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即通过控制人口、节约资源、发展科技和知识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环境与资源市场化和产业与区域生态化,达到人口、...
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特别是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方针确定以后,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越来越成为政府、民众及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问题。随着各方面的努力,我国城市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都取得一定成绩。然而,同政府、社会期望建立的理想的社会保障模式相比,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同社会保障体系的复杂性和这项任务的艰巨性有关,也与在社会保障体系建构...
唐钧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11月,176千字。
贫困治理
相关图书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