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社会保障

陕西省保障性住房建设研究报告

2013年,国家下达陕西省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标任务36.05万套,全省开工竣工局势良好,资金保障和完成投资顺利,土地需求保障有力,截至9月底,目标任务已经基本完成。同时,还存在资金筹措难度大、配套设施建设滞后、运营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等问题。为搞好这项德政工程,我们要积极拓宽资金支持渠道,优先保证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不断提高规划设计、工程质量、运营管理水平。

作者:段丽娜 出版时间:2014年02月

陕西省社会救助制度现状与对策研究

陕西省社会救助制度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完善,成效显著,城乡低保和五保供养综合水平较高,医疗救助制度比较完善,临时救助制度正在积极完善中。社会救助制度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制度宣传不到位、低保申请家庭经济核实困难、五保供养敬老院入住率低、临时救助资金不足、救助范围较小、社会救助工作基层经办人员短缺等多个方面。在今后的制度完善中,应加强制度的宣传,在低保家庭经济审核中重视民主评议...

作者:张芙蓉 出版时间:2014年02月

导论:灾害救助评估的创新

灾害救助是现代国家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中国灾害救助的历史源远流长,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灾害救助工作,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灾害救助政策体系。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我国灾害救助的水平一直较低,直至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重大灾害发生,政策实践才促使灾害救助水平有了跨越式提升,基本达到了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程度。与这种政策变迁相对应,灾害救助评估也需要进...

作者:张欢 任婧玲 出版时间:2014年02月

基于灾民生活质量的救助政策评估:理论框架及汶川和玉树地震的对比研究

在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两次重大自然灾害中,所实施的灾害救助政策是灾害救助水平实现跨越式提高的突出代表。评估这两次地震救助政策的绩效,若依然使用传统的救助总金额或救助总人数等指标,显然是不够的,需要从“以人为本”的政策目标出发,来评价救助效果。因此,本文进一步利用基于“生活质量”概念建立的理论框架和评估方法,对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这两次重大灾害的灾害救助政策进行实证分析和对比...

作者:张欢 任婧玲 出版时间:2014年02月

公平感研究综述

灾害救助的基本政策目标是满足灾民的基本生活需要。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分为生存、安全、社会交往、自我尊重和自我实现五个由低到高的需要层次(Maslow,1970)。由此,从满足灾民需要的角度看,随着灾害救助水平的提高,灾害救助政策的焦点必然从关注灾民的生存和安全向社会交往和自我尊重转移,相应的,评估灾害救助政策的重点也必然从客观的生活条件转向灾民的主观感受。因此,灾民主观感...

作者:张欢 任婧玲 出版时间:2014年02月

汶川地震救助政策的公平感

2008年汶川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造成损失最惨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也是受到社会关注最为广泛和深入的一次巨灾。这双重因素促使中国政府出台了前所未有高标准的灾害救助政策,并进而推动了中国灾害救助政策跨越式的变迁。汶川地震灾害救助的标准有了很大提高,保证了灾区群众即便由于灾害造成无房可住、无生产资料和无收入来源也可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甚至达到较高的生活水平。但是,当...

作者:张欢 任婧玲 出版时间:2014年02月

灾害救助政策公平感的测量:基于玉树地震的研究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发生严重地震,最高震级达里氏7.1级。地震不仅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造成大量灾区群众短期内陷入生活困境。由于距离汶川地震后不久,各级政府对玉树地震灾区的救灾工作吸取了大量汶川地震的相关经验,灾害救助政策也基本上沿袭了在汶川地震中的做法。虽然玉树地震是一场灾难,但由于玉树地震灾害救助政策与汶川地震灾害救助政策非常相似,所以对玉树...

作者:张欢 任婧玲 出版时间:2014年02月

公共政策公平感测量的进一步验证

汶川地震后,笔者参加了一项对灾区群众生活状态三年跟踪入户问卷调查。由于2008年问卷调查对象当时还主要居住在安置区,所以调查对象流失率很高,到2010年问卷调查时,有效样本共722份。汶川地震后,从中央到灾区各级地方,实施了大量恢复重建政策,其中包含了较多直接针对灾区群众的利益分配政策内容,如对倒塌住房重建的补贴等。为贯彻“三年重建两年完成”的政策要求,这些政策到201...

作者:张欢 任婧玲 出版时间:2014年02月

灾害救助政策公平感对灾区群众的影响

公共政策公平感的重要性不仅源于它是一种政策受众最普遍和直接的对政策的主观评价,更在于它会对政策受众的其他态度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并成为预测政策受众其他态度和行为的重要变量。本文将利用前文对灾害救助政策公平感的测量结果,讨论灾害救助政策公平感对灾区群众相关态度和行为的影响。

作者:张欢 任婧玲 出版时间:2014年02月

灾害救助政策评估结语

自从汶川地震以后,中国灾害救助政策发生了跃迁式的变化,这种变化给如何评价政策效果带来了新挑战。本书期望在政策评估理论和方法上有所创新,以应对这些挑战。无论生活质量还是公平感,本书均从不同侧面提出了新的政策评估视角,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由于灾害救助水平的较大提高所带来的新挑战。这两个框架具有较为广泛的政策应用性,还可应用于更多类型公共政策的评估,对于一般性公共政策评估亦是重要...

作者:张欢 任婧玲 出版时间:2014年02月

贫困治理

相关图书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