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Select Language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2882本学术著作,超过9.5亿字
覆盖832个重点贫困县14个连片特困区
《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一些条款体现了维护婚姻家庭的稳定和维护妇女权益的精神,比较好地平衡了夫妻关系及家庭成员间的利益关系。另一些条款却不符合《婚姻法》夫妻共同财产制的精神,不利于均衡保护夫妻双方及其父母的权益。司法解释(三)的若干条款基本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财产法规则设置的,对于婚姻家庭关系的特殊性,家庭财产关系与一般民事财产关系的不同特点重视不够。一些条款没有考虑对妇...
本文对问卷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了基于人口特征的差异分析、各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学历、收入在女性家庭地位满意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人口特征中的学历、社会性别定位、家务分担情况、家庭重大事务决定权、个人事务自主权、经济地位对女性家庭地位满意度存在直接影响,最后根据实证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提高城市女性家庭地位满意度的对策建议。
在传统中国农村,婚居地包括从夫居和从妻居两类,从夫居占绝对的主流,从妻居十分罕见,且招婿婚姻是从妻居的唯一形式。21世纪以来,J村婚居模式发生了新变化:招婿式婚姻激增,家庭策略式从妻居涌现。婚居模式的这些新变化是农村婚姻市场上的供求关系、村民对婚姻收益的理性权衡、宗族文化和性别观念的生动反映。这种变化打破了农村以从夫居为主流、从妻居少见的传统格局,使得从妻居成为普遍的婚...
在中国,产生于传统农业时代和父权社会的婚嫁习俗“男娶女嫁、妇随夫居”是男女地位不平等的突出体现,是对妇女“从属”身份的明确定位,是“男尊女卑”性别等级建构的奠基石。它剥夺了女子的人身权、选择权,使妇女的各项权利难以真正落实。在当代,随着社会的转型和人们的婚姻观、家庭观、性别观及性观念的变化与发展,传统嫁娶婚习俗的变革势在必然。
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在不断前行,原本属于“相对沉睡阶段”的女性犯罪正逐步呈上升趋势,女性犯罪问题已经成为当代妇女生存与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本文以福州市第一看守所2010年关押的女犯罪嫌疑人和留所服刑人员为调查样本,力求以一线视野解析本区域女性犯罪的特点、成因,探寻看守所在押女性的人权保障。
本文基于中国2001~2009年的经济增长和女性人力资本数据,分析了女性人力资本的现状,度量了中国女性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通过构建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的等价模型,研究了中国女性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后就如何提高女性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水平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文从税收性别歧视和无酬劳动的概念出发,阐明税收政策对于不同性别群体存在不同影响。进而以个人所得税为重点,主要从税前扣除标准、独立申报与联合申报、劳动供给影响等方面,系统考察了个人所得税政策的性别影响差异,对促进现实税制的进一步优化,具有重要的启示性价值。
城镇居民职业地位变迁过程中的性别差异是当前性别不平等的重要表现。通过对全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数据的分析,本文从职业类别、职称、管理级别等六个方面的变动探讨了城镇居民在职业流动过程中的性别差异情况。结果表明:城镇居民在职称的变动、管理位置的变动、行政级别的变动等方面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性较之女性具有更多的向上流动的机会。因此,与男性相比,女性在职业发展过程...
育儿与工作的平衡是幼儿父母面临的重大生活实际问题。目前,中国0~6岁幼儿人口超过1亿,占世界同龄人口的1/5。政府发展质优价廉的公共托幼服务,单位实施家庭友好政策,不仅是这个庞大的婴幼儿群体的权益所系和成长需要,而且关系到婴幼儿父母,特别是母亲的社会参与和职业发展。最近十几年来,公共托幼服务逐步向社会化、市场化方向深入发展,从而引起了入园难、入园贵、托幼服务不能满足广大...
女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客观存在的教育与社会问题。以布尔迪厄资本理论审视这一问题,可发现其根源在于女大学生的资本弱势。女大学生资本弱势主要体现在文化资本与符号资本弱势;文化资本弱势源于女大学生在专业区隔与文凭等级中的不利处境,符号资本弱势则是有关男女两性符号系统权力作用的结果。女大学生资本弱势是社会结构合谋的产物,因此,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根本性解决,需要结构性的调整与变革...
相对贫困
相关图书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