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Select Language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2882本学术著作,超过9.5亿字
覆盖832个重点贫困县14个连片特困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失业群体数量不断上升。据统计,近年来中国城镇失业群体数量始终居高不下,2012~2016年中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始终高于900万,就业形势没有明显好转。城镇失业群体在社会转型中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就业岗位,还面临着被排斥、收入降低等诸多问题,是社会转型引起的、规模不断增加的、被剥夺感强烈且将矛头明确指向政府和转型获益人群的贫弱群体。
近年来,中国由于城市建设而产生的失地农民数量不断增多。按照《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预计2000~2030年城市建设占用耕地将超过5450万亩,这意味着失地农民的队伍还将继续扩大。届时,中国的失地农民将超过1亿。失地农民在城市拆迁建设中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被迫离开劳作和生活多年的村庄,很多人还面临着收入减少、难以就业、缺少保障等诸多问题,是由城市建设引起的、规模庞...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和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由于各项制度改革与政策的非均衡推进导致了部分社会成员利益受损而被动边缘化,产生了大量的城市贫困群体,中国政府相继采取了一系列反贫困政策与措施。本章通过对政策的发展过程作历史性考察和多元化分析,从保护与支持两个角度评价了城市贫困群体政策转型的内容与特点。研究发现,中国城市贫困群体政策在价值取向、实现方式、政策对象...
农民工群体现已成为中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这一新的阶层规模的不断扩大,其权益和福利问题日益受到关注,逐渐进入政府和学界的决策议题和研究视野,成为城市化进程中政府管理与政策服务的重要议题。
本章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回顾和评述。首先对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进行说明,解释其是否适用于农村留守妇女的生计分析。然后对农村留守妇女的脆弱性、生计资本、生计策略及影响因素、家庭福利及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研究的成果和不足进行简要评述,并提出本书的研究空间。
本章首先,基于第二章的文献回顾,结合外部环境与家庭福利之间关系的理论研究,提出用于分析农村留守妇女生计与家庭福利的框架。在此基础上,以框架中的变量为核心,同时结合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中对核心概念的解释,设计调查问卷,并选择调查地进行实地调查。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推进,家庭户人口中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有老年人的家庭户数量不断增多。“六普”资料显示,2010年我国有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家庭户户数为8803.63万户,占总户数的21.90%。其中,有1个老年人的家庭户占有老年人的家庭户的比重为67.55%,有多个老年人的家庭户增长趋势明显快于有1个老年人的家庭户。值得注意的是,有3个及以上老年人的家庭户...
本文采用中国城乡困难家庭入户调查数据,就困难家庭的照料负担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照料负担会使城镇困难家庭的劳动力就业概率显著下降77%~100%,远高于城镇普通家庭的20%~30%。农村困难家庭的劳动力就业概率显著下降25%~53%,也明显高于农村普通家庭的10%~30%。针对疾病照料负担对困难家庭劳动力就业的负面影响,建议增加对困难家庭的托护服务支...
因城市发展规划需要,2008年呈贡县(现呈贡区)W村开始征用大部分土地,加之滇池环湖生态治理,该社区面临整村拆迁。政府对失地农民主要提供相应的征地拆迁经济补偿,而后续的社会服务特别是就业促进服务比较薄弱。失地农民开始谋求新的就业方式和可持续生计。部分就业能力较弱的家庭陷入“坐吃山空”的窘境,家庭收入增长乏力。在从传统农村就业向城市就业转变过程中,原有的农业生产技能与新的...
本研究以昆明市W村小学高年级(四五年级)的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个案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评估留守儿童在父母外出后在学习、心理及个性发展方面面临的挑战,并对比分析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抗逆力水平的差异。本研究依托社区儿童之家开展抗逆力实务小组,增强留守儿童的效能感、乐观感、归属感,激发并提升留守儿童的抗逆力,使留守儿童树立自信心、肯定自我价值、构建社会支持网络,从而成功...
相对贫困
相关图书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