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检索到  5174  条相关信息

河南是中国的一个缩影。20年来,历届河南省委、省政府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省人民,励精图治,拼搏进取,谱写了中原大省迅速崛起的壮丽篇章。中原地区在中国最有代表性、典型性。河南这样一个地方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对于反映中国的面貌变迁最有说服力。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历史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河南的伟大实践,它有力地印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

作者:喻新安 出版时间:2014年05月

深圳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先行者,是中国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的排头兵,率先走上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率先探寻现代都市文明新模式,努力探索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路,培育了一批具有现代意识的创业者。

作者:乐正 出版时间:2009年01月

本文从农业发展实践出发,分析了我国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改革后的农业发展模式。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1980年后的农业生产制度以及集体经济的内涵和由来。然后,分析了集体经济发挥作用的内在机制及其经济效果。接着,本文将我国的农业发展道路与其他农业现代化形式进行对比,揭示了小农经济现代化社会主义道路的独特内涵及制度优势。最后,本文进一步分析了中国政府的道路选择及其面临的问...

作者:王海娟 出版时间:2018年05月
来源:《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发布时间:2024-09-25
关键字:中国道路; 中国特色; 扶贫开发; 精准扶贫; 扶贫绩效; 扶贫模式;

本文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刘延东2003年11月30日的讲话“争当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提出了要联系实际、深入学习,充分认识十六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意义;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功立业;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努力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作者:刘延东 出版时间:2004年07月

本文的研究目标是对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体制机制进行顶层设计。通过对国际范围内劳动关系及其协调机制发展历程的追溯和梳理,归纳劳动关系发展的普遍规律,作为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体制机制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的比较准据;结合劳动关系的影响因素,从国情基础、时代特征、优势条件和发展目标四个维度对劳动关系的中国特色进行研究;对劳动关系领域的突出矛盾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对...

作者:王文珍 出版时间:2016年09月

劳动教育的中国特色在哲学上体现为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基础的“劳动幸福观”教育和“四最”劳动价值观教育;在经济学上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教育和坚持“劳动正义”的经济伦理教育;在文化上体现为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基础的勤俭、奋斗、奉献、创新等劳动精神的培养;在教育学上体现为以实现个体社会化与个性化双向统一、和谐发展为目的。四种学科视角下劳动教育的中国特...

作者:刘向兵 LiuXiangbing 出版时间:2020年03月

政府和市场是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一新论断既是对我国过去几十年经济改革与发展经验的高度概括,也是我们党对市场经济规律认识的又一次升华,同时也为今后进一步处...

作者:韩玉玲 张正 出版时间:2015年09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