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乾隆帝     检索到  874  条相关信息

平定准噶尔部是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事件,战争胜利后,乾隆谕旨在伊犁格登山、北京国子监、承德避暑山庄、伊宁城郊等地树立纪功碑。它们对宣扬清朝武功、界定国家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以往研究未能系统性地考订这些纪功碑的碑文,存在版本零散、录入疏漏、断句不清等问题。本文考察了平准纪功碑的文物保存、文献收录情况,以国家博物馆古籍部所藏纪功碑拓片、第三次全国文...

作者:沈雪晨 吴启讷 出版时间:2019年07月

乾隆征缅之役是清代重要的政治、军事事件,在清史和中缅关系史上有重要影响。征缅期间有经略边事而又具有深厚的文学修养的明瑞、阿桂、傅恒等封疆大臣以及佐幕入滇的文人。他们在征缅之役中的文学活动十分活跃,相互往来唱和,形成了以入滇文人为核心,兼幕主和地方文人组成的文学群体。入滇文人的诗歌创作内容得以拓展,诗境有了极大提高,艺术特色以新奇为主。究其原因,与他们所处的地...

作者:茶志高 出版时间:2018年12月

清代新疆,自乾隆朝为清廷统一后,曾接收过为数众多、因罪因过、不忍刑杀的革职流放官员。本文拟通过对现有史料所存废员个案的梳理与考察,归纳乾嘉道时期废员流放新疆案中的五大典型“原罪”,分析此类官员群体性犯罪发生的诱因,探寻清廷的废员流放新疆政策对其治吏、治疆的影响。

作者:方华玲 出版时间:2018年12月

本文以盗马案为核心,探讨清代乾隆时期南疆治理中的法律多元性问题。主要观点如下:基于清代文献记载,与内地和蒙古地区相比,清朝在新疆的立法并不成熟,在很长时间内没有颁行统一的刑事法规,相关案例中对法律的应用以皇帝个人意志为转移,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在面对新疆这样一个多元之地,清朝统治者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可以肯定的是:第一,在总体上,盗马案犯和被盗马匹主人的民族身...

作者:贾建飞 出版时间:2018年01月

今《双溪醉隐集》通行之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若干人名、地名已被四库馆臣篡改,本文根据《双溪醉隐集》国家图书馆藏乾隆四十九年吴长元钞本,对该钞本吴长元批校按语中所复原四库馆臣篡改前人名、地名做了初步考释,并简要分析了其重要史料价值。

作者:石坚军 张晓非 出版时间:2016年06月

清代初期,川藏南路沿线粮台设置经历了复杂而曲折的过程。这与清王朝在藏区的用兵、驻军以及塘汛的设置有密切关系,也与清王朝对康藏地位的认识息息相关。乾隆十三年(1748),粮台由临时机构向常设机构转变,为塘汛、驻军、差使以及过境官兵提供粮草保障,并承担监管土司、维护地方安全的职责;随着台务工作深入,粮台管理更加制度化、具体化。粮台的设立为川藏南路沿线塘站、驻军和...

作者:杨江林 出版时间:2020年03月

八旗驻防作为清朝治理新疆前期的重要军事制度,历来备受学者关注,但有关回疆地区的八旗换防制度则明显关注不足。本文利用满汉文等档案资料,结合传统文献记载,对清朝平定新疆初期疆外八旗换防回疆的始末展开讨论,研究发现疆内伊犁八旗换防回疆始于乾隆三十四年,而非以往学者认为的乾隆三十六年。

作者:王启明 出版时间:2020年03月

有清一朝,西藏在政教文化上与内地有紧密的联系,西藏僧俗阶层因朝贡、商旅、朝圣等各种原因,频繁来往于汉藏之间,但不可否认藏人尤其是西藏的世俗阶层有关内地的描述十分罕见,噶伦丹津班珠尔是一个特例。噶伦丹津班珠尔出生于西藏赫赫有名的噶锡家族,因在廓尔喀战争中获罪,被乾隆提调北京讯问,因此丹津班珠尔一行从尼泊尔出发,经四川、陕西、直隶到达北京,然后又从北京经陕西、甘...

作者:谢光典 出版时间:2018年12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