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2005年是信托业高速发展的一年,信托业的发展较之往年的高速扩张虽然速度有所下降,但数量与规模的绝对值都再创新高,信托公司和集合资金信托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在不断增强。同时2005年又是制度之年、规范之年,是信托公司根据自身优势不断推陈出新,加强创新的一年。具体来看,我们可以从2005年信托法治的发展情况来对2005年的信托业进行梳理。
信托业务仍然是国内金融创新的重要试验田。 现实的经济状况、 金融监管体制和业务经营之间, 本身经常蕴含着矛盾冲突。 在这种复杂背景下, 一些市场化的金融活动与政策干预之间的因果关系错综复杂。 对于一些具有影子银行性质的信托业务, 是否具有积极引导的政策价值非常值得深究。 不同的行动, 可能导致的结果相差悬殊。 因此, 考察它们是否真实 存在, 权衡它们存在的...
本文通过信托法理的运用,逐一讨论并分析农村土地经营权信托结构的构成要素,包括信托主体、信托财产、信托设立行为、信托目的四个方面,并结合实践评析农村土地经营权信托结构中各要素的实然和应然配置问题。就农村土地经营权信托主体而言,涉及委托人的主体资格及选择、受托人的主体资格及选任、受益人的确定等。就农村土地经营权信托财产而言,广泛的共识是“三权分置”下的信托财产应...
本文聚焦近年来全国各地开展的土地信托试点。经过对实践的考察,将我国农村土地信托试点模式大体分为两类:一是早期“平台型”农村土地信托模式,主要由政府设立的信托机构发挥中介作用,向土地流转的供需双方提供媒介服务,相关主体之间的关系并非依信托机理构建的信托关系;二是新型“金融化”农村土地信托模式,由专业化的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依照信托机理构建农村土地信托法律关系,...
本文主要回顾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信托业的法治化进程,分别对信托业立法、信托业执法、信托业司法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同时在回顾历史的基础上对信托业改革开放以来的法律问题进行了相关分析,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托基金项目(2012~2016年)分两批实施。第一批(2012~2015年)包括三个受援国:科特迪瓦、埃塞俄比亚和纳米比亚,第二批(2013~2016年)包括五个受援国:刚果(布)、刚果(金)、利比里亚、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第一批受援国于2016年初完成该项目的中期评估报告,为第二批国家的项目开展提供了先期经验。该项目按照既定计...
本文旨在通过从内在动因、制度基础、现实逻辑等视角论证农村土地经营权信托的正当性基础。就内在动因而言,本文结合信托原理,从理论上阐释农村土地经营权信托所具有的特殊功能,并通过与其他土地流转方式的比较,彰显农村土地经营权信托的特点,从而总结农村土地经营权信托的功能优势。就制度基础而言,本文从制度变迁与发展的视角,主要回顾我国农村土地经营制度从集体所有集体经营,到...
本文基于农村土地信托的实践及现行农村土地信托相关制度的缺漏,借鉴风险及风险社会理论,梳理农村土地经营权信托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依据公共性程度,将这些风险进行类型化划分;在此基础之上,针对农村土地经营权信托的风险问题,从风险治理的视角,提出以风险分配和风险调控为核心的风险治理整体框架。具体来说,农村土地经营权信托风险大体分为两类:一是个体风险,主要包括信托结构...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