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本书从全价值评估的视角,以我国西北地区三大内陆河之一的石羊河流域作为典型案例,对流域生态补偿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构建了石羊河流域生态补偿的基本框架,包括流域生态补偿的主体、补偿标准、支付方式和支付途径等。为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实证参考和依据,可提高政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本文首先介绍了湘江治理在“两型社会” 建设中的重要意义,然后介绍了湘江流域污染及治理现状,之后介绍了莱茵河治理的成功经验及启示,之后介绍了湘江流域治理的资源环境体制机制创新,最后提出了湘江流域治理提升的政策建议。
2007年5月,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在国务院11个部委和苏、浙、沪三省市的密切配合下,开展了《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的编制工作。这是中国第一部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总体方案,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太湖水质污染非一朝一夕造成,也非数年就可解决。目前江苏省正在酝酿“区域环境补偿办法”以及“污染权价格分配制度”,被业内视为江苏试水“生态补偿机制”的全新探索,而...
本篇首先分析了太湖流域水环境现状和特征,然后介绍了太湖流域综合治理区最近两年的重大治污举措,最后探讨饿了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对策。
由于流域管理机制和制度等存在一定问题,流域环境补偿交易成本很高,同时存在着流域补偿主体、范围难以确定,流域水文、水资源等服务的价值评估困难,流域生态服务补偿标准难以确定。因此,需要对中国已经实施的典型的流域生态服务补偿案例进行剖析,分析其成功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为其他相似流域生态补偿的构建提供借鉴。本文首先回顾了中国流域生态环境服务补偿现状,并通...
清代康熙以后,随着汉江流域的人口增加,经济开发程度提高,商品交换日趋活跃,汉江流域水陆交通与农村市场、城镇经济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清末新式交通方式的出现与新的交通格局形成,使汉江流域交通优势丧失,商品流通出现阻滞,城镇经济发展失去源头活水,因此除汉口凭借对外开放与轮船、铁路交通迅速崛起外,汉江流域多数城镇则由盛转衰。
2007 年7 月3 日, 国家环保总局宣布对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水污染严重、环境违法问题突出的6 市、2 县和5 个工业园区实行“流域限批”,即停止这些地区除污染防治和循环经济类外所有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然而,扭转目前环境保护的困局, 绝不能仅仅依靠“流域限批” 等行政手段, 只有切实加强制度化建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湘江全长800多公里,流经永州、郴州、衡阳、娄底、株洲、湘潭、长沙、岳阳八市,贯穿湖南全境,是湖南省经济的主动脉和人民群众的生命源。然而,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各类水污染物排放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给湘江带来较严重的污染,成为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因素。长株潭作为国家级的“两型社会”试验区,大力整治湘江污染,自然是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两型社会”目标...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