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农业碳减排     检索到  41271  条相关信息

本文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对我国省域间农业贸易隐含碳转移进行核算,并对比和评价各区域农业隐含碳转移的效应与效益,以期从碳转移的角度深入分析区域农业碳关联的原因,并为科学合理地划分农业碳减排责任、制定农业碳减排策略奠定基础。

作者:戴小文 王鸿春 出版时间:2023年01月

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在农业发展中的实现形式。多元功能既使低碳农业不同于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和循环农业,又使低碳农业的大力推广具有可行性。四川是我国较早接受低碳概念并探索碳汇交易的省份,具有发展低碳农业的巨大潜力,也具备发展低碳农业的基础和条件。如何抓住机遇,根据能源和气候变化的发展趋势,选择适合省情和发展阶段的应对能源、环境、气候挑战的低碳农业发展路径与发展模式...

作者:李晓燕 出版时间:2015年04月

本文描述了我国气候智能型农业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一、气候智能型农业试点及产业体系建设;二、气候智能型农业粮食安全体系建设;三、气候智能型农业技术体系建设;四、小结。

作者:李秀香 出版时间:2017年09月

本文描述了国外气候智能型农业的探索及经验总结,主要包括:一、国外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规划及实践;二、国外农业气候指数保险的实践;三、国外气候智能型农业探索的经验总结;四、小结。

作者:李秀香 出版时间:2017年09月

中国农业生产方式正处于关键转型期,支农财政和农业技术进步强化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冲击,通过影响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等途径产生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本章基于2000~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支农财政补贴、农业技术进步偏向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经验检验结果表明,支农财政补贴提高了农业碳排放强度,但是与资源禀赋相耦合的农业技术进...

作者:吴伟伟 出版时间:2018年10月

建设气候智能型农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强有力的领导和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必要时相关政府必须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或领导小组,制定相关制度和配套的政策措施,只有形成资源共享、科学分工、总体协调的运作机制,才能顺利实施和推进气候智能型农业的建设。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气候智能型农业发展工作,要逐步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积极落实和基层领导全力开拓创新的工作推进局...

作者:李秀香 出版时间:2017年09月

本章基于2000~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使用单位播种面积农田利用碳排放和农田利用碳排放强度,研究中国省级层面农田利用碳排放的区域分布特征,定性和定量分析了农业财政支出影响农田利用碳排放的区域差异,提出了提高农业财政支出碳减排效应的政策建议。核密度函数和莫兰指数分析结果表明:单位播种面积农田利用碳排放区域差异逐步扩大,存在少数排放量较大的省份,农业经济发展水...

作者:吴伟伟 出版时间:2018年10月

绿色低碳农业是传统农业发展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最终目标是减少碳排放,增加碳汇,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道路。太仓市东林村通过对村集体经济形式变革,创新绿色低碳农业模式,打造乡村复兴新典。实践证明,太仓东林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建设不局限于生产量的效益,而是力求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东林村紧跟乡村振兴发展脚步,是一次具有借鉴意义的实践探索。

作者:葛继红 杨乐 出版时间:2023年05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