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农事教育     检索到  29173  条相关信息

广东省清远市连州市借农村综合改革之势,以农事服务超市为载体,探索出一条“引社助农”的农业服务能力提升新路径。所谓“引社助农”,是指为满足农业生产需要,通过市场机制引入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向三农领域提供专业化、科学化、标准化服务。具体而言,即打通农业生产环节,拓展农业服务主体功能;衔接市场机制,达成农业服务利益联结;助力公益性农业服务,激发农业服务效益潜能,促...

作者:柏静 出版时间:2018年08月

本文介绍了达腊屯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传统医疗、现代医疗、民间传说、民族歌舞、乐器等情况。

作者:甘品元 出版时间:2018年06月

当下,乡村教育改革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开展乡村教育改革需要借鉴历史经验。陶行知作为中国现代最早研究乡村教育问题的思想家之一,他所主持的乡村教育实验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建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当下的乡村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而如何借鉴则应对其理论和实践有深刻的了解。

作者:高啸 出版时间:2022年10月

本文基于云南大理地区的乡村教育创新实验的个案研究,以“自然教育”创新实践过程中具有鲜明特征的主体参与路径与范式突破形态为基础,从在地化“自然教育”自在空间的建构、本土化“自然教育”文化场域的营造、乡土社会有机情感联系的复苏以及精英主导的村落公共生活的重建四个方面,将私人教育行为与村落公共活动相联系,在家庭、学校和村庄之间建立基于良性互动的内在平衡,进而重塑村...

作者:孟闪 马雪峰 出版时间:2023年07月

本书将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号营村作为研究对象,以社会学、人类学的理论和视野为依托,对其由生计教育、礼制教育、习俗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构成的农村社区教育体系进行整体性考察,论述了这一教育体系得以建构并延续的历史渊源和社会基础,提出了“文化襁褓”和“村社教育”概念,试图发现屯堡村落社会的结构性特征和在城乡互动中实现转型发展与振兴的内生性资源。并从横向角度与泥河沟村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有力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广大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的各项权利得到了有效丰富和发展,广大农民的思想政治觉悟、文化和道德水平、法律和公民意识、经营和技术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指引下,我国农民教育理论和实践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学术争论是推动学术进步、繁荣...

作者:蒋永穆 王瑞 豆小磊 邓有根 刘润秋 卢洋 出版时间:2019年12月

治贫先治愚。要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做好,特别是要注重山区贫困地区下一代的成长。下一代要过上好生活,首先要有文化,这样将来他们的发展就完全不同。义务教育一定要搞好,让孩子们受到好的教育,不要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古人有“家贫子读书”的传统。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

作者:陆汉文 黄承伟 刘晓山 蔡志海 何家伟 吕方 出版时间:2017年11月
所属图书:中原经济区发展指数报告(2015)出版时间:2015年11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