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村落共同体     检索到  9094  条相关信息

日常生活空间是村落公共空间的基本形态,也是人们公共生活的基本场域,承载着日常娱乐、集体行动、人情往来、商业交换等活动,村民基于此空间形成团结意识和共同体精神。村落日常生活空间在物质形态上表现为街头、院坝、广场、水井、戏台、茶馆等场所,其被视为一个平淡、重复、美好、自然而又真实的世俗世界。但是日常生活并不因此而平庸,“对生活的 ‘真实’感受最不可能建立在离奇印...

作者:李锋 郑万军 出版时间:2024年09月

农民集中居住是政府主导的一种剧烈的农村社区变迁过程,通过对五省份的农民集中居住社区及其文化适应进行实地调研发现,农民集中居住过程中的文化适应不仅呈现地域上的差异性,而且呈现类型上的差异性。农民集中居住不仅是一个物质空间变更的过程,也是其适应另一种文化生活方式的过程,更是重建新型农村社区“共同体”的过程。

作者:郭占锋 出版时间:2018年10月
来源:《内蒙古社会科学》发布时间:2024-09-25
关键字:村落共同体;农村集体经济;减贫;乡村振兴

本文基于云南大理地区的乡村教育创新实验的个案研究,以“自然教育”创新实践过程中具有鲜明特征的主体参与路径与范式突破形态为基础,从在地化“自然教育”自在空间的建构、本土化“自然教育”文化场域的营造、乡土社会有机情感联系的复苏以及精英主导的村落公共生活的重建四个方面,将私人教育行为与村落公共活动相联系,在家庭、学校和村庄之间建立基于良性互动的内在平衡,进而重塑村...

作者:孟闪 马雪峰 出版时间:2023年07月

在传统社会时期的旷家坝村落,因血缘关系而形成村落内部旷、张、周等不同姓氏的家族群体,血缘联结是村落的最初形态。此外,旷家坝村落作为因地缘、业缘、信缘等而形成的共同体,村民个体和家户之间因各种社会关系而形成不同的组织形式、交往方式与群体特征,在村民交往、流动、冲突与保护等过程中,旷家坝村落独特的社会形态得以形成。

作者:出版时间:2019年08月
关键词:

乡土社会存在或明或暗的边界,具有闭合性与开放性不断循环的二维属性,这决定了村落发展中向内与朝外的二维视野。向内是闭合性与乡土新农村建设,农村走特色与多元发展之路;朝外是开放性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农村跳出农村,农村人口加速向外迁移。在城市打工、县城买房、农村依然保有责任田的三栖模式是乡土社会闭合性与开放性融合交汇的产物,需要加快制度改革与创新,不断培育与优化市场...

作者:熊凤水 出版时间:2016年05月

本文以广东地区的传统村落为主要考察对象,以极具广东地区建筑特色的祠堂为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方向,通过对广东地区祠堂建筑的功能性以及价值进行解析,折射出广府文化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广东地区至今仍保有些许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建议在乡村重新唤起儒家亲仁、孝悌的文化氛围,重塑村落文化共同体

作者:王子涵 出版时间:2017年11月

2016年5月底至2016年9月中旬,笔者在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三家镇土城行政村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驻村调查,在此期间,以调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选村、入村、口述访谈、文本资料收集、体验式观察等过程中的经历、发现与感悟等。限于篇幅,此处仅节选部分调查日记的内容,以飨读者。

作者:出版时间:2019年08月
关键词: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