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人因有自然、社会、精神三种基本属性,所以追求幸福、正义、崇高三大价值。本文讨论的幸福价值属于康德意义上的经验价值类型。幸福价值具有人类学本体论意义,它是以爱为本性的人的心灵结构中的“爱利”维度,是人的本性的表征,是作为无限欠缺的空、无向实、有的过渡。中世纪传统正义观的失效导致幸福价值在近代的出场。幸福价值展开于人的食、衣、住、行、性、健、寿、娱诸多维度之中。...
劳动是创造一切人口红利的根本来源,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老有所富”和“老有所为”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出发,结合人口红利和经济增长理论,采用2006~2015年的省份面板数据和广义矩估计方法,分析了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产生的影响。虽然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负面影响,且呈现明显的区域发展不平衡,但老年人口劳动产出的积极效...
茅于轼教授和陈平教授就政治经济学基本问题,也就是价值的本源问题发生了争论。为澄清双方的争论,本文构建了一个描述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和供需均衡的关系的简单数学模型,从而为正在研讨基本经济理论问题的新政治经济学,找到一个“着手点”。这一简单的数学模型,还能为进一步探讨经济学的三大成就的统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和新古典经济学的索洛模型的统一,提供...
习近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的基本思想,借鉴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劳动观,把劳动视为人类的本质活动,认为其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习近平关于劳动的论述探析包括劳动价值论、创新劳动论、和谐劳动论、劳模精神论四个方面的内容,表现出习近平在我国改革开放40年综合国力提升的基础上,对新的工业革命条件下劳动者的主体性、劳动关系的和谐性、技术创新与价值创造等时代...
中国眼下价值哲学研究“主范式”即“个人主客体模式”似不妥。比利时俄裔化学家普里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及其“时间价值论”,是在唯物主义本体论层面上对这种“主范式”的摧毁性打击。由“耗散结构理论”可推知,如果可把物质进化比喻为“物质流”的话,那么,“时间”应是“物质流”的纵剖面,而“空间”就是“物质流”的即时横剖面。中国价值哲学研究“主范式”论者应当深刻省认钱老...
马克思劳动观是唯物史观的有机组成部分,确证了劳动是人的本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可以说劳动观在马克思整个思想理论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意义,然而,马克思的劳动概念及其相关理论在当代西方遭到误读、质疑,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对马克思主义整个思想理论的误读。
伴随时代发展,劳动方式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马克思劳动观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尤其是马克思逝世后,马克思的亲密战友恩格斯及其坚定的理论继承者列宁以及中国共产党人,都各自结合当时具体的历史条件与社会环境,在继承马克思劳动观精髓的基础上研究探索,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创新并丰富了马克思劳动观,实现了马克思劳动观的与时俱进。
一百七十多年前,马克思创立了科学的唯物史观,在劳动发展史上找到了理解全部人类社会历史的锁钥,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矗立起一座丰碑,实现了人类历史观的伟大变革。唯物史观是人类探索历史的最光辉结晶和追求真理的新路标,它的创建同劳动观的形成和发展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劳动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它科学地阐释了劳动范畴,揭示了劳动的发展演进规律。在全球化与科技革命...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