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初级礼仪群体     检索到  23312  条相关信息

本章旨在探讨一个传统村落中的家庭如何在现代性的冲击下逐渐发生改变,以及发生了何种改变;作为个体发展的初级群体,黄村家庭的这些转变如何引发了家庭中的个体在后续发展中的连锁效应。笔者拟从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家庭生产生活,以及家庭教育等方面对黄村家庭近年来发生的变化进行必要的深描,并着重挖掘这种变化对家庭下一代如何产生影响。

作者:赵忠平 出版时间:2018年07月

本文分析了家庭之外的李村老人社会礼仪性实践情况。以村庄日常生活中公共场所变迁为中心,展示了李村公共生活的衰落,农村的个体化与原子化倾向正在逐渐瓦解村庄内部的凝聚力,与之相伴的是李村礼仪性活动日益消亡,李村老人在公共活动中的身影也逐渐模糊,他们开始从日常区隔、主动参与、单向度的人情礼、皈依宗教等方面向外建构自己的人生意义,但同时他们也在伦理、公共生活的无涉和利...

作者:仇凤仙 出版时间:2022年04月

中国从步入现代民族国家的时候就引出了在一个日历年里有两个新年庆典的问题。新的公历元旦与废弃的夏历元旦(春节)一直处在现代与传统、西方与本土、官方与民间的文化纠葛之中。在学术表述中,元旦和春节总是被看做分开的,甚至对立、冲突的两个节日。从过渡礼仪的理论来看,从人们的生活经验来看,不管多少仪式,“过年”应该只是一个过渡礼仪。本文探讨如何把元旦与春节纳入一个关于年...

作者:高丙中 出版时间:2013年08月

人生礼仪是人生经历重要阶段见证性的标志礼仪,它贯穿人的一生,主要由诞生礼、成年礼、婚礼和葬礼四个部分组成。在一些传统社会中,唯有通过了人生礼仪,才算是确立了人的社会属性,获得社会的承认。在六能屯,除上述四种仪式外,村民在生命周期中还会“补粮”,并将其作为获得生命力的重要方式。

作者:出版时间:2011年09月

当前进城务工青年群体整体呈现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鲜明时代特征,同时自觉主动追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展现出新时代的新特征新现象:一是进城务工青年群体与新兴青年群体交叉作用构成更复杂的青年现象;二是发展需求代替生存需求成为进城务工青年外出的首要动因;三是城市定居意愿依然较强,但主动选择非市民化现象正加速涌现;四是首次进城务工的年龄不断推迟,浓郁乡愁成为返乡就业...

作者:邓希泉 出版时间:2022年12月
所属图书:中国西部减贫与可持续发展出版时间:2008年12月

本文从婚姻习俗、丧葬习俗、人生礼仪、节日礼俗、乡规民约以及新风新俗等全方面展示了独具特色的德吉新村人生礼仪

作者:郑洲 出版时间:2010年12月

教师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职能的主体。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直接影响着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目前,青年教师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力量。青年教师与学生年龄相近,接触较多,传道授业过程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影响更直接,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示范引导作用。开...

作者:杨海滨 张秀峰 佟立成 范永胜 出版时间:2016年02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