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社会科学研究越来越强调寻找因果机制。本文结合具体的研究阐释两种主要的因果机制:微观基础和过程追踪。微观基础主要是通过降低分析层次,并强调行动者的重要性,试图为宏观现象提供微观基础,从而连接结构和行动者。过程追踪则强调时间的重要性,强调因果链和偶然性,也能将行动者纳入,并能强调因果关系的双向性。最后文章讨论了因果机制存在的困难和挑战。
本文是实证研究的基础,对生态约束、产业结构和绿色增长的双向因果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为后续实证研究模型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前文对生态(资源和环境)约束、产业结构和绿色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综述和理论分析。
本文仍然将汶川地震作为研究窗口,在财政支出和银行信贷由于震后发布的行政命令与出台的政策而外生化的研究前提下,综合使用合成控制法、系统GMM法、回归控制法、交叉滞后模型等方法,检验了地震后财政支出、银行信贷和经济增长的具体变化以及相互作用方向。
本报告以1995~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为对象,从山西省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两个方面对山西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衡量,运用协整法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计量方法,实证分析了山西省技术创新能力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均衡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试图探索一条有利于山西省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良性互动的发展之路,助推创新驱动山西转型发展目标的实现。
在研究方法日新月异的今天,少案例比较法依然被广泛使用。然而,在多数研究中,都存在一个本体论与方法论相互错位的现象:研究者明明提出的是一个有关充分/必要条件(或条件组合)的因果框架,却用统计的思维来指导案例的选择以及变量的控制。本文认为,充分/必要性与统计相关性在因果关系的本体问题上存在根本差异:前者视因果关系为“逻辑因果”,遵循布尔代数法则,而后者视因果关系...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