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社会科学研究越来越强调寻找因果机制。本文结合具体的研究阐释两种主要的因果机制:微观基础和过程追踪。微观基础主要是通过降低分析层次,并强调行动者的重要性,试图为宏观现象提供微观基础,从而连接结构和行动者。过程追踪则强调时间的重要性,强调因果链和偶然性,也能将行动者纳入,并能强调因果关系的双向性。最后文章讨论了因果机制存在的困难和挑战。
本文对农民收入质量的微观研究进行回顾。自2013年收入质量概念提出以来,不少学者对收入质量进行了研究。研究对象从农民工开始,逐渐发展为农户。研究视角亦从农民工对收入质量的自我评估发展为农户收入质量对贷款行为的影响,建立和运用了数个大型数据库,成果颇丰。这些成果成为农民收入质量问题的微观研究基础。
关于中国经济模式论,本文作者持开放的立场:考虑到中国经济的规模和中国实践的特殊性所可能蕴含的理论价值,当然有必要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征和原因进行总结,但是,如果说存在中国经济模式的话,那么这一模式很可能正处于形成的初期。部分竞争性企业的创新能否持续,主流国企在自主创新成为国策之后能否形成有效的创新途径,将会决定中国经济的质量。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创新方式的创新是...
医疗资源分配分为宏观分配和微观分配。在整个国家预算中,医疗资源所占的比例的决策是宏观分配问题,这些决策不涉及具体的个人,即谁会获得医疗资源的决策。个人得到多少医疗资源的决策是微观分配的问题。平等主义理论重视每一个公民医疗资源的平等可及,给予每一个人平等的机会、资源或者能力以追求有价值的人生,在医疗资源分配的实践中,强调对每个人的尊重,在微观医疗资源分配中,我...
本文构建一个企业生产率增长方程,分析中国城市经济聚集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以本地劳动力市场匹配程度所代表的本地劳动力市场共享、以本地上游行业生产率增长率所代表的可体现的技术外溢和以企业所处城市行业的生产规模所代表的不可体现的本地技术外溢均对企业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影响,然而,以企业区位熵所表明的企业在本地上下游联系却对企业生产率没有显著影响。企业资...
本章描述与中国城镇居民的收入和支出状况相关的制度性改革,结合统计年鉴数据与住户调查数据,从居民的收入与支出的微观角度对相关的改革措施进行描述性分析,揭示本书所讨论问题的制度背景。
公共政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可以帮助学习者理解政策的概念和内涵、制定与执行的程序以及评估的效果,可以促进公共政策学教学和研究水平的提高。其中,案例教学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是一种能够把认知性和感受性学习方式很好地融合起来的教学方式。公共政策典型案例分析及其教学能够培养学习者的相关技能及其运用能力,是一种典型的实践性教学方式。本文主要讲...
“人-自然”的关系问题首先使我们聚焦于人的生产系统和方式的反思,但它又超越了生产活动。更重要的是,它把人的问题放置到一个大尺度的时空背景中,它意味着,人的问题的说明和解决,只能以人为基点并由人自己来完成,但不能囿于人本身。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