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原初性和自然性     检索到  125391  条相关信息

生态价值作为由“生态”“价值”有机结合的复合概念,其能走进人们的视野并获得大家的普遍认同,可以说,本质上是人们对亟待解决的生态危机的一次伦理告白价值追问。从人类的价值意识的形成发展来看,任何一种价值观念的显现都不能缺少一定的理论作为支撑,从而使其具有自身独特的理论特质。但是,任何价值观念都不是抽象的、思辨的理论,而是对现实的表达,所以具有一定的情境普...

作者:张敏 出版时间:2022年12月

有关现代化问题的经典研究告诉我们,工业化城市化是一对相互关联的不可分割的历史现象。这种理论的基本假设是,工业化会促使农村居民向城市迁移。发展研究中的“依赖理论”也似乎印证着这种看法,认为受到中心(都市)制约的“边缘”(乡村)难以摆脱萎缩长期落后的命运(A.G.Frank,1985)。按照这些理论预设,处于边缘末端的村庄的前景,无疑是暗淡的,终将走向消亡。...

作者:折晓叶 陈婴婴 出版时间:2000年10月
关键词:

中国历史上,“三荒现象”时或出现。所谓“三荒现象”,系指“灾荒”“人荒”“地荒”三者在空间上耦合,在时间上相继发生的一类极其悲惨的灾区民生状态与乡村聚落荒废现象。其中,“灾荒”是指天灾频发,饥荒严重;“人荒”是指饥民逃荒,灾区人口锐减;“地荒”是指耕地抛荒,土地荒芜。“三荒”发生次序为:“灾荒”发生,“人荒”随之出现,“地荒”接踵而至。灾区乡村社会遂呈自然化...

作者:赵玉田 出版时间:2016年03月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条件,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之前,自然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历史发展的轨迹来看,宗族客家人在历史上一直处于不断迁徙的过程中,对于宗族而言,自然环境不仅关乎其生存安全,而且影响着其发展延续。本文从自然环境人文自然这两个层面来描述司前村吴氏宗族的自然条件,以此介绍影响吴氏宗族延续的自然因素。

作者:张利明 出版时间:2017年03月

本文说明变异现象的深层原因,并非为了使之永久化,更不是为了掩饰这种变异背后堆积的无知、短见、自私、贪婪。恰恰相反,本文希望尽早扭转这种变异现象,使我国自然文化遗产的制度设计更加有针对性创造性,以新的面貌回到或更加接近于国家公园的理念。之所以强调“尽早”,一是因为自然文化遗产一旦破坏难以恢复,二是因为不恰当的利益结构一旦形成则难以改变。现在正是对未来特别敏感...

作者:郑易生 出版时间:2003年12月

贵安新区位于贵阳市安顺市接合部,地处黔中经济区核心区,规划面积1795平方公里(其中直管区470平方公里),涉及贵阳、安顺两市所辖4市(区)21个乡镇,现有人口100万,规划到2030年达到260万。新区交通区位优越,生态环境良好,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镇)22处,自然资源丰富,拥有2626个山头、14条河流、13...

作者:梁盛平 出版时间:2018年06月

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下岗失业问题一直是失业研究政策关注的重点。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就业困难等问题的出现,青年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在简要分析中国自然失业率走势之后,本章将主要讨论中国青年失业规模特征、大学生就业问题,最后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作者:王德文 王美艳 出版时间:2008年10月

本文从自然形态、定居的自然条件及空间布局变迁来介绍新城村的自然形态与实态。

作者:陈军亚 出版时间:2017年05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