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县乡教育     检索到  85278  条相关信息

广义来讲,教育内容远不止学校教育一种类型,它涵盖的范围和内容都非常广泛。本文主要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种角度出发,对老牛湾村的教育情况进行简要介绍,其中家庭教育又包括学前教育、卫生保健和德育教育。

作者:出版时间:2012年04月

阻止贫困的代际传递,是教育扶贫的现实意义所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指出,要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智和扶志相结合,做到真脱贫。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让乡村孩子得到公平、有质量的教育是重要途径,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发展教育脱贫一批”也是精准扶贫使命的重要一环。教育扶贫就是针对贫困人口进行教育资助,使其掌握脱贫致富的知识和技能,授人以...

作者:戴波 出版时间:2019年05月

六能村中心小学,建于1952年,位于田阳、巴马、百色三交界的半山腰中。下辖两个教学点,分别位于六能屯和方屯。六能屯这一教学点主要的生源是六能与六换两个自然屯的瑶族学生,而村中的壮族学生则是到方屯的教学点或外地亲戚所在的村小上学。由于基层教育体制问题和师资力量不足,六能村小学教育的主要问题在于汉语教育的不足和英语教育的缺失。

作者:出版时间:2011年09月

本文分析了贫困村的教育现状和教育扶贫成效,也分析了教育扶贫中存在的一些难点问题。

作者:曾俊霞 出版时间:2020年10月

教育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国家现代化进程必然对教育现代化进程,包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产生影响。有鉴于此,从历史发展的视角,在国家教育现代化的宏观视野下审视我国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的进程和阶段性特征,对于明确当前我国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的历史方位,特别是进一步明确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在我国教育现代化全局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桑锦龙 汤术峰 出版时间:2019年11月

富裕地村是蒙汉民族杂居地区,历史上,人们使用蒙汉两种语言交流。20世纪六七十年代,蒙古族村民之间交流仍然使用蒙古语,与汉族村民交流则夹杂着蒙古语单词,或带有蒙古语语法的表达习惯。蒙古族村民家庭称呼上既有汉语的称呼,也有蒙古语的称呼,例如在大富裕沟于姓家庭,当时称爸爸为“阿布”,称婶子为“嘎嬷”,称大娘为“大嬷嬷”。有不少蒙古族家庭,给孩子起名字时,仍然使用蒙...

作者:出版时间:2012年09月
关键词:

前面几章关于教育获得与教育流动的定量研究,主要以社会学个体主义方法论为指导,通过描述分析掌握代际视角下社会成员的教育获得与教育流动状况,并通过解释分析深入探究父代因素对子代教育获得与教育流动的影响逻辑。毫无疑问,个体主义方法论是社会学定量研究得以操作化的根本途径,对于剖析变量间的微观、数量和方向等关系具有显著优势。但是,也应该注意的是,个体主义方法论指导下的...

作者:张义祯 出版时间:2018年07月

社区教育是具有区域规定性的“大教育”,强调的是以对人的生长、生活和发展产生直接影响的特定空间——社区为教育场景,注重社区意识的培育,并以服务社区民众为主要对象目标。通过社区教育,使被教育者能以开放、动态、互动的态度处理社区与社会的关系。这有助于社区自治,并且使社区内的各要素得以可持续、和谐地发展。

作者:董小燕 出版时间:2010年06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