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婚礼仪式     检索到  7250  条相关信息

举行婚礼仪式是婚姻成立最普遍的表达方式。领取结婚证书之后,人们往往还要通过举行相关仪式向公众做出展示,这种仪式习惯上被称为“结婚”,而结婚又与“成家”联系在一起,它往往被视为成熟、成年的标志,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社会学认为:“要使某种思想或主义深入民众,仪式性运作是最为有效的。”11007862所以举办婚礼对人们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一,新夫妇...

作者:李慧波 出版时间:2014年08月

在维克多·特纳的仪式“阈限”理论视域下,苏丹最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塔依卜·萨利赫的小说《宰因的婚礼》书写了婚仪如何使完善社会关系成为可能。本文从西方的仪式理论入手,按照仪式的“分隔—边缘—聚合”的三阶段理论架构全文,对萨利赫小说《宰因的婚礼》中的阈限人宰因进行社会关系、交融功能与镜像意义的阐释,从而探究作者的创作目的:关注一名身份低微的小人...

作者:黄晖 林茜 出版时间:2019年06月

苗族史诗《亚鲁王》讲述了苗族原始先民的社会历史生活,具有丰富的研究价值,意义重大。文章在长期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史诗展演场域丧葬仪式的开路仪式、砍马仪式和祭祀仪式婚礼仪式的传统服饰、史诗唱诵和祭祀祖先;日常生活仪式的通灵仪式、祈子仪式、看蛋仪式和驱病禳灾仪式等切入,深入探析麻山苗人的归根情结。文章认为归根情结是麻山苗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展现,源于麻山苗人...

作者:刘洋 杨兰 出版时间:2015年06月

礼俗仪式空间是村民开展礼仪习俗活动以及仪式化交往的空间。乡村地区的礼仪习俗从衣食住行到生死嫁娶无所不有,总结起来有两大类:一是节庆、祭祖、祈福、避祸等活动,经常发生在钟鼓楼、祠堂、寺庙、墓地、风水林等场所;二是生活礼仪,主要包括生日、婚礼、葬礼等活动,此时日常生活空间就转化为礼俗仪式空间。传统乡村社会中的民间习俗和人生礼仪非常丰富,人们在节庆欢愉、祭祀追思、...

作者:李锋 郑万军 出版时间:2024年09月

本文呈现2005~2010年期间在乌克兰(布克维纳和加利西亚)和摩尔多瓦(比萨拉比亚)田野调查时收集的资料。上述地区犹太人与他们的邻居(斯拉夫人、摩尔多瓦人、罗马尼亚人)之间的互动历史已有几个世纪之久。尽管如今这些地区已成为单一民族地区(乌克兰人、摩尔多瓦人),但犹太传统观念仍然活在当地老人的记忆中。众所周知,在这个犹太教-基督教混合的民族文化地区,“他者”...

作者:〔俄〕奥尔加·贝洛娃 刘真 出版时间:2014年12月

简单来看,我国农村的仪式性人情是村民社会交往关系的表达,它以礼物交换为媒介,包含随礼、待客、仪式等要素,发挥着经济互助、整合村庄社会、凝聚村庄情感等多方面的功能。但是对于幅员辽阔、社会高度复杂的巨型国家而言,这些相似性往往只是一种表面相似性。

作者:杜姣 出版时间:2017年12月

仪式与权威引言年我跟随韩忠太教授攻读心理人类学硕士学位期间得闻许烺光大名并拜读了他的大作祖荫下中国乡村的亲属人格与社会流动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促使我去挑战前辈的理论于是我于年七八月间前往许烺光祖荫下的田野喜洲学名西镇进行自己平生第一次的人类学田野调查在调查期间我再次详读了许烺光的祖荫下一书结论是许烺光的田野扎实可靠分析独到敬仰之情油然而生而诸多的理论疑惑却挥...

作者:刘忠魏 出版时间:2013年12月

本文介绍了土家族女性的婚礼变迁。首先首先梳理了地方志中记载的土家族传统婚礼,并介绍土家族婚礼的基本内容,即订婚前的媒探礼仪、订婚后的促婚备婚礼仪及成婚时的礼仪;其次描述了哭嫁婚俗经历了基本承接传统阶段、意义和形式的变通阶段,最终淡出了婚礼的演变过程;最后总结了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生的婚仪变革,指出社会的迅速转型引发了土家族婚礼的相应变化。

作者:尹旦萍 出版时间:2009年07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