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子女性别     检索到  12202  条相关信息
来源:《中国农村经济》发布时间:2024-09-25
关键字:子女性别;妇女家庭决策权;农村;资源理论;文化规范理论

本文对可能影响农民子女出路的其他宏观过程与因素进行简单探讨,对研究的不足进行自我批评,并为后续研究提供启发和方向。

作者:李丁 出版时间:2017年05月

本文从工作搜寻、工作质量、职业流动三方面探讨了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进入劳动市场之后的工作状况。一是从行业与地域选择、求职方式等方面讲述了留守儿童找工作的基本情况;二是从工资收入、劳动时间、岗位技能性等方面分析了留守儿童的工作质量。三是通过纵向和横向的分析,阐述了留守儿童职业流动的现实状况。

作者:周潇 出版时间:2022年08月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事妇女研究、发展研究、经济研究、社会研究的学者纷纷关注发展中的性别公平与性别平等问题,特别是198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以后,各种有关妇女与发展、性别与发展的概念和理论迅速出现在各个发展主题和领域,甚至反映到政府的社会决策过程中。同时期,多边和双边的各类国际组织在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实践工作也陆续纳入了社会性别视角。有关...

作者:徐秀丽 李小云 齐顾波 出版时间:2012年04月

本文对农民子女职业非农化的模式与机制,获得具体非农职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越年轻的农民子女职业非农化的水平越高。在最年轻的农民子女队列中从事过非农职业的比例接近100%。从时期来看,职业非农化的水平在1960年代中期到1980年代中期并无显著变化,1980年代中期后才逐步上升。职业非农化有着特定的年龄模式,成年早期是农民子女职业非农化的高峰时期,...

作者:李丁 出版时间:2017年05月

本文试图扩展社会地位的测量方式,将职业地位与市民地位综合起来作为社会地位的指标,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这种综合的社会地位的获得过程进行探索。分析结果表明,家庭社会地位在农民子女社会地位获得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影响,教育在其中起到重要的中介作用,通过后者传递的影响占到前者总影响的20%到30%。

作者:李丁 出版时间:2017年05月

重男轻女严重影响着中国家庭的性别结构和女童的健康状况。有男孩偏好的家庭往往认为儿子是更有价值的后代,而女儿因最终要与丈夫的家庭同住,往往不被认为是“自家人”。由重男轻女造成的产前性别筛选和高出生性别比目前已得到学术界乃至全社会的普遍关注。20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超声技术的普及和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产前性别筛选逐渐成为有男孩偏好家庭的普遍选择(Hull,19...

作者:阎溆 任强 出版时间:2019年05月

本文首先介绍了社会性别以及社会性别机制的基本涵义;其次本文介绍了出于研究需要构建的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社会性别机制;最后经过分析指出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男孩偏好是出生性别比偏高的根本原因。本文认为男孩偏好是社会性别不平等机制的后果,父母预期男孩能够给家庭所带来的各种回报要远远多于女孩,因此形成了生育中的男孩偏好,从而出现出生性别比失衡的...

作者:朱秀杰 出版时间:2011年03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