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本章利用CGSS2010的数据考察了农民城镇定居意愿的现状,并分析人力资本、家庭禀赋等因素对城镇定居意愿的影响,主要得到以下几点结论。第一,农民定居城镇的意愿总体并不强烈,只有约11%的农民真正愿意到城镇定居;定居层级上,小城镇、县城/县级市是大部分农民的首选地。第二,农民人力资本越丰富,城镇定居意愿越高;农民家庭非农人力资本存量越高,定居城镇的意愿越强烈;...
首先,本文构建农业转移人口定居意愿的分析框架,设置家庭禀赋、家庭流动特征两个变量。其次,本文对农业转移人口家庭禀赋特征、流动特征及定居意愿的分布进行比较和分析。接着,本文着重探讨家庭资源与禀赋、家庭内部支持、交往与融入、社会风险应对特征对农业转移人口定居意愿的影响。最后,本文总结了研究的现实启示。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生态移民进程的不断深化,宁夏生态移民面临的问题也日益增多,有的问题已经到了必须加以解决的阶段,如自发移民问题、产业发展问题、定居率问题等。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生态移民社区“定居率低”的问题。所谓生态移民社区“定居率低”,是指按照政策规定,已在生态移民社区定居者占应该定居者比例相对较低的现象。为了全面认识生态移民定居率低这一问题,本课题组...
始于2008年的四川藏区牧民定居工程在全国游牧民定居的进程中,算是一个重头戏,其特点是规模大、进展快。这个工程大致经历了设计、建设和验收三个阶段。设计阶段主要是四川地方政府审定总体规划,按照“政府主导、牧民主体、社会支援”的思路,“规划先行,强化科学推进”,组织内地12个对口支援市的规划设计力量,负责对牧民定居点进行规划设计。指导思想是“靠近公路边、靠近场镇...
近30年来,干旱对草原牧区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人们往往将其归结为气候变化,然而气候变化是在过去200多年中逐渐发生的。从20世纪80年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解体以后,草原牧区的制度安排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气候变化对草原牧区的影响,以及气候变化与制度安排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在这项研究中,我们以内蒙古一个社区的草原利用与管理制度变迁为线索,探讨牧民定...
本章第一节论述农村居民及“农转非”居民的生活感知状况,分别描述两类群体对政策的评价和政策的需求,主要通过教育、社会保险、土地政策等来反映其真实的政策态度。第二节讨论农村居民及“农转非”居民未来发展意愿,分别通过定居意愿与未来生活预期反映居民在不同地区的社会融合问题。
对于农民工来说,居住证制度弱化了原有户籍管理的桎梏,为其享受常住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了制度机会;也为有能力和有条件者打开了获得城镇户籍的通道。但同时应当看到,一方面,申请和颁发居住证都较为容易,但是将其所涵盖的一系列基本公共服务落到实处,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方财力,因而在实践中经常打折扣。另一方面,如果持有居住证就可以获得与市民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那么转...
本文立足发达地区非农化乡村的问卷调查资料和访谈资料,采用新制度主义的多层次因果分析框架,探讨发达地区非农化乡村常住人口的市民化选择及其异质性,以期为推动中国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参考。具体而言,本文主要探究了本地村民入户城镇的影响因素,本地居民的回迁意愿以及外来常住人口的选择性市民化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推进市民化的建议。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