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研究了东北地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首先,介绍了东北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现状。其次,总结了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东北地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对策建议。
2013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亿吨水平,估计居民直接间接消费粮食近5亿吨,其中口粮和饲料粮大约分别为2亿吨和3亿吨,粮食总产量与居民粮食消费量比率大约为1.2。根据中国人口数量、城镇化率、城乡居民食物消费量变化等因素,估计2020年中国居民消费总量大约为6亿吨,其中口粮和饲料粮消费量大约分别为2亿吨和4亿吨。按照国内粮食总产量与中国居民口粮和饲料粮消费量保...
●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的空间格局呈现出“先展后聚再扩”的三大阶段:“先展”即新中国成立初期,以东北、华北老工业基地为核心,工业产业不断向西、向南扩展;“后聚”是指改革开放之后,与经济总体格局的演化趋势相一致,我国的工业产业呈现出明显的亲水集聚特征,大部分工业产业都向沿海和沿江地区集聚;“再扩”是指2000年以来,产业集聚区的辐射效应逐渐显露,我国的工业产业表...
1989~2006年,经过近20年的发展,静宁县工业经济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显著提高,基本形成了以建材、化工、地毯、食品等优势行业为支撑,行业分布广泛的县域工业体系。但仍存在着基础薄弱、规模小、总量少、结构不尽合理、企业自我发展能力弱等问题。建筑业是静宁县重要的支柱产业。与工业相比,静宁县建筑业发展速度快,对地方经济贡献大,静宁县建筑业的快速发展还直接拉动了静...
本研究首先对甘肃省农业生产的现状、特征、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其次定量评价了甘肃省14个市(州)主要农作物生产的比较优势,并通过构建甘肃省种植业Cobb-Douglas生产函数,分析了农业产出与各投入要素之间的关系,最后给出了建立农业自然资源保障体系、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强化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和建立完整高效的“大农业”产业体系...
实施振兴战略以来东北工业的发展特点是:工业规模扩张和工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新的进步,但在全国各省区工业投入产出水平比较中的地位相对下降;东北地区原材料工业区位优势比较突出,装备制造业也具有一定的现实区位优势。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传统优势产业发展质量仍待提升,新兴产业领域没有形成明显的竞争优势,产业组织结构存在一定的失衡性,产业持续发展和升级的技术支撑能力不强...
本文主要描写了来料加工的生产形式如何成为“工业下乡”的结果。发达地区的工业向偏远乡村扩展,由此形成了来料加工这种生产形式,带动了偏远地区乡村的产业发展,它也成为乡村工业的一种特殊形态。本文以浙江省L市的一种特殊的乡村工业形式———来料加工为例,讨论乡村工业的组织过程及其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本文指出,一方面,来料加工是全球生产体系中的一环;另一方面,来料加工的...
2006年是合肥工业经济全面提速、跨越发展的一年。合肥市委市政府以《优先加快工业发展行动纲要》为指引,坚定不移地把工业立市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方略”,强化“大办工业、办大工业” 的理念,制定《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政策》和《优先发展工业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深入开展“加快工业发展年” 和“效能建设年” 活动,千方百计扩大招商引资规模。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