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目前我国当事人诉权保障面临着立法、司法及理念层面不足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可归结为理论纷杂、制度缺陷和司法压力三个层面。现代庭审理论注重案件争点的确定、失权制度的落实,并要求法官在案件审判过程中履行阐明义务,做到心证公开。该理论能够体现诉讼民主、诉讼规律和程序保障,以争点整理引领的现代庭审方式能够实现案件的集中审理以及突袭裁判的有效防止,并能够为当事人诉...
“庭审实质化”是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的核心要素,但案卷笔录中心主义使得我国刑事庭审的功能被虚化。在案卷笔录中心主义模式下,案卷笔录在法庭审理过程中被滥用,对于公诉方移送和当庭宣读的案卷笔录,法官一般不会质疑甚至还会优先予以接受,并以此作为裁判审理的依据。案卷笔录的滥用导致法庭调查、法庭质证等程序流于形式,为了恢复法庭审理的司法公正,有必要对案卷笔录的证明力...
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理论提出了新的理念与要求。社会治理的三要素分别是共识、信息和惩罚。基于法律规范的分析,我国控辩式刑事庭审已成为共识。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最终落脚点是庭审实质化改革。但是,信息的不对称、惩罚机制的缺位使控辩双方处于一种两极对立而非平等对抗的畸形状态。抗辩双方越发对立,公权与私权越发分离。控辩不平等这一不争的...
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通过了一系列与司法公开有关的规范性文件,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在司法公开方面也进行了认真探索,取得了不少成绩,尤其是在三大平台建设、裁判文书上网和庭审直播方面。不过,当前审判公开问题上的一些深层矛盾并未解决,选择性公开、形式性公开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已有制度没有很好地落实,配套改革也没有及时跟进。
近年来,广西各级法院认真贯彻落实审判公开的宪法原则,建构完备严密的制度和组织框架,强力执行检查通报和绩效考评两套机制,搭建官方微博平台、裁判文书上网平台和审判流程信息系统平台,全面推进立案、庭审、执行、听证、文书、审务等关键环节公开,不断拓展司法公开的深度与广度,努力打造“阳光下”的司法。
我国知识产权审判中委托司法鉴定、专家辅助人参与诉讼、技术调查官制度、庭外咨询技术专家、专业技术陪审员参与审理五种技术事实查明机制具有重要作用。为实现技术事实认定的司法主导和落实庭审实质化,知识产权审判应推行专家陪审制,并坚守“法官主导事实认定”,避免审判权让渡。基于司法公开原则,“技术调查意见不公开”应当解读为“不公开进行质证和辩论”,但应在裁判文书中公开被...
河南省为积极倡导公众参与审判,实现良性社会治理,自2009年6月起在全国率先进行人民陪审团的实践探索,其背景为缓解信访压力、重视公众参与、矫治传统陪审制度弊端。人民陪审制度改革的主要措施是:普通民众参与不同案件审判;建立陪审员成员库;规范参与庭审的方式。自实行人民陪审团后,河南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治理效果,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人民陪审团陪审的审级不确定;当事人没...
企业工会选举制度是工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工会具备了与西方国家交流沟通的制度基础。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工会选举制度相比,中国工会还存在企业工会会员资格界定泛化、工会民主选举程序形式化和会员与工会之间权利义务关系不对等等方面的不足。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