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本章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对中国大龄未婚男性群体在宏微观双重作用下的形成因素进行系统研究,进一步论证当前中国大龄未婚男性群体与历史上其他时期大龄未婚男性群体的区别,为这一群体的生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总体上,大龄未婚男性的成因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认识。从已有研究看,宏观研究认为,以男性比例偏高为特征的人口性别结构失衡所导致的“女性缺失”是这一群体不能成婚的...
2013年河南省经济社会运行良好,经济结构稳步优化,区域经济竞争力不断提高。作为我国重要的交通中心和物流枢纽,2013年从规划层面看,河南省的全国交通枢纽地位得到了强化。2013年3月,《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正式被批复,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形高铁建设稳步推进。自此,河南省拥有了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
本章主要介绍了生活质量的缘由;生活质量的国际指标体系和生活质量选取的标准。
本文讨论内部平衡通常是由农业活动的直接参与者确定和调整的,但是外部平衡就并非如此。外部平衡关系并不位于家庭和农场内部,也不存在于二者之间,而是位于农业部门整体与其所嵌入的社会和市场的界面处。外部平衡关系不能由个体农民设定和左右。然而,显而易见的是,这些平衡关系对个体农场和个体农业家庭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本报告提出了最低工资标准调整的宏观指导框架,并运用此框架,对2016年各地区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与相关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之间的匹配性进行了初步评估。分析结果显示,2016年大多数地区最低工资标准与当地相关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较为协调;最低工资标准实际增速与同期人均GDP增速差距有所缩小,但最低工资标准与主要相关指标的协调性存在较大程度的地区分化。在宏观评估的基础上,...
本章分别从宏观制度层面以及家庭层面探讨了农民的外出流动。笔者发现,从宏观制度层面看,农民的外出流动是制度变迁的产物;从微观家庭动因看,农民外出是家庭的理性选择。农民外出的直接动因是为了寻求家庭经济收入的多元化,间接动因是为了寻求家庭整体利益的改善。本章分别从宏观制度层面以及家庭层面探讨了农民的外出流动。笔者发现,从宏观制度层面看,农民的外出流动是制度变迁的产...
本文在分析我国改革发展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提出社会领域改革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这一观点,并基于我国以政府管理为主体的社会发展模式,从完善领导机制、健全组织架构、出台改革意见、制定发展规划四个维度构建中国社会建设的宏观制度体系,试图从战略设计的层面探讨我国社会建设将如何破题。
我国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生态文明和促进绿色发展的进程中,基本上都遵循了由上而下的路径与模式。党的十九大开启了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也开启了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的新征程,现阶段推进绿色发展的重点领域与主要任务,应当更好地促进宏观与微观的有机结合,在继续完善宏观层面的改革发展的规划与制度的同时,加大向微观层面的转变力度,重视“毛细血管”...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