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彩绘雁鱼铜灯     检索到  109  条相关信息

在鼎盛繁荣的青铜时代,中国所生产的青铜制品绝大部分属于礼乐器。秦汉以降,随着商周礼乐制度的崩溃,青铜艺术经历了最后的辉煌,这时青铜器制造技术已经完全转到日常生活用器的制作上来,原来的礼乐兵器也转化为日常生活使用器具,出现了诸如汉彩绘雁鱼铜灯、汉长信宫灯等我国工艺史上极为珍贵的艺术珍品。这些经典之作以其独特的式样和鲜明的技术凸显了秦汉这一特殊时期青铜日常生活用...

作者:余满晖 出版时间:2021年10月

楼兰03LE壁画墓位于汉晋丝绸之路楼兰道咽喉之处,其年代为3~4世纪,墓主人应为使用佉卢文的贵霜大月氏人。墓室建筑、壁画及其遗物包含着汉文化、贵霜佛教文化、罗马文化诸因素,不仅如此,还可能与粟特艺术、印度文化及亚欧草原文化有某种联系。其壁画的造型和技法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填补了楼兰艺术史中墓室壁画的空白。该墓葬的发现为研究丝绸之路艺术、宗教和民族文化提供了珍...

作者:李青 出版时间:2016年06月
关键词:宗教

黄南藏族自治州发展报告。本文首先介绍了自治州自然概况和行政沿革,随后介绍了其法制建设和民族关系,之后介绍了自治机关及干部队伍建设,最后介绍了自治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

作者:关桂霞 出版时间:2011年06月

本篇首先是“十一五”期间基地发展简介,介绍了创意基地发展特点,然后分析了基地发展资源,并对基地未来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作者:龙兴古镇创意产业基地 出版时间:2014年04月

在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中,各少数民族形成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大量少数民族传统美术类非遗开始消失,甚至濒临消亡。自2006年起,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保护少数民族传统美术类非遗,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当前也存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生态环境改变加速,传承人的断层,少数民族民众保护意识淡薄,重申报、轻保护,开发程度低等问...

作者:谈国新 曹浩 出版时间:2015年06月

建水紫陶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在云南市场兴起普洱茶热、茶文化消费热潮后,建水紫陶产业由危转机、步入黄金发展期。陶茶一体、适应茶文化市场需求的生产、经营理念,引发了紫陶生产技艺革新、带动紫陶生产品牌作坊与小微企业成长,产业发展促进了集生产、生态、文化旅游、休闲体验于一体的“一核三区”格局形成,紫陶产业成了稳岗、稳就业、保民生、实践文旅融合发展的产业,在多业态...

作者:张黎明 出版时间:2023年04月

本报告重点研究以文庙为代表的陕西儒家历史文化遗存。报告系统论述了陕西儒家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分析了陕西儒家文化遗存的建筑文化特征、鲜明的地方特色。报告还对陕西现存儒家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状况进行了研究;另外,对作为文庙和府学等形式存在的儒家文化遗存,现今多被作为博物馆、学校和其他公用场所的利用的状况做了分析。

作者:陕西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出版时间:2012年03月

民俗文化魅力十足,现实生活中的原生态文化保存完整,原真性强,具有极高的旅游体验价值;资源类型丰富, 文化兼容性强, 风俗非常古老。民俗旅游产品开发有很大的价值与意义。

作者:陈锋仪 库瑞 出版时间:2010年04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