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改革开放以来,农户信用担保制度建设虽然有所发展,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从农户方面看,信用体系建设滞后,担保物缺乏,担保人难以寻觅,这导致农户在向正规金融机构提供信用担保时遇到“瓶颈”。农户面临着信用担保约束,引致了在正规金融机构融资的困难。从正规金融机构方面看,在管理体制与经营机制改革进程中,为降低信贷风险,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不...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简称广西区农信联社)创新建立高效再贷款债券质押担保工作机制,为辖内县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以下简称“县级农合机构”)申请再贷款提供债券质押担保,有效解决部分“弱、小”县级农合机构使用再贷款所需合格质押品不足的难点和堵点,推动央行货币政策工具在广西县域落地运用,促进广西县级农合机构更好使用央行资金加大支农支小支微信贷投放力度,...
作为就业促进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自2002年开始实施小额担保贷款政策,为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和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吸纳就业提供融资支持。近年来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取得较快的进展,对扶持下岗失业人员和社会新增劳动力自主创业、带动更多人就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到2009年底,全国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达560多亿元,123个小额担保贷款重点城市累计建立担保基金62.44亿...
中国传统信用担保制度产生极早。从广义信用担保制度来看,由国家法律构建的正式制度与由风俗习惯构建的非正式制度,是传统信用担保制度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由于正式制度发展不足,传统信用担保制度中非正式制度色彩更浓一些。传统信用担保制度的产权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运行环境是比较封闭的乡村熟人社会,乡绅保人、信誉机制是维护信用担保制度运作的关键。
信用担保制度是支撑农村借贷市场有效运行的基础制度。信用担保制度有效运作的时候,就是农户融资不再难的时候。信用担保制度建设应该优先。
中国传统信用担保制度运行两千余年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时代遇到了新情况。20世纪50年代后,农村信用担保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迁。这种巨变源于产权制度的颠覆性变革。土地改革之后,随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个体农户走向集体经济,私人土地变为集体财产。农村土地集体化的产权改革,使得以私有产权为基础的物的担保制度没有生存的土壤。紧随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变革的,是农村社会翻天覆...
河南省担保业的发展是从2001年开始起步,从第一家担保公司成立到现在,走过了8年的历程。从开始试验、探索到起步,进入到目前的高速发展阶段。2006年以来,特别是2008年以来,河南政府针对担保体系建设出台了两个大的政策性文件,一个是2006年的42号文件,另一个是2009年的36号文件,这两个文件的出台有力地推动了担保体系的建设。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