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政治信任     检索到  13521  条相关信息

在我国,制度对政治信任的影响比较明显: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决定了我国以省级和中央为主的抽象政府在政治动员、政治接触、政治图像、政治角色扮演上都比地方政府有更多的资源优势,因而民众对其会产生高度信任。而抽象程度低的实际政府是政策的执行者,承担了政府系统中绝大部分治理任务,在我国的压力型体制下,他们不得不做高层政府不愿做而且又难做的执行性事务,需要更多地与农民接触...

作者:谢治菊 出版时间:2014年12月

信任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而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2011年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中关于社会信任的调查发布后曾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引发了持续的讨论(王俊秀、杨宜音,2011)。

作者:王俊秀 出版时间:2016年08月

当前,我国正处于国际公认的社会危机事件高发阶段,一些社会危机事件甚至成为威胁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引起了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社会危机事件之所以频繁发生不在于社会的转型以及风险社会的到来,而在于我们还没有建立起与工业社会相适应的信任关系、信任制度及其实施与监督机制。为此,要推进社会信任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切实加强政府、市场以及个人等各个主...

作者:高和荣 出版时间:2011年07月

经典的政治参与概念是指公民通过一定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的决定或与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政治参与的主体一般是指公民个体,政治参与活动主要包括公民个体的投票、选举、主动接触和结社活动。在这些活动方式中,除了结社活动具有群体性特征外,其他活动都高度个体化。显然,一些团体性活动,比如利益集团的活动,并不在政治参与的研究范围之内。更重要的是,政治...

作者:杨光斌 出版时间:2008年12月

在关于近代乡村政治的研究中,无论在具体观点和研究路数上有多大的差别,官僚政治在县及以上层面,而乡下则主要是绅士和家族长老的政治舞台,则是广为人们认可的历史事实(费孝通,1999c:340~343)。

作者:出版时间:2016年12月
关键词:
来源:《农业技术经济》发布时间:2025-07-11
关键字: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基层政治信任;边缘贫困群体;断点回归

信任是社会团结的润滑剂。建构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契合的现代社会信任体系,对于维系社会稳定和良性运行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社会调查中心采用电话调查的方法,在我国35个城市开展了居民社会信任情况调查。主要调查结果如下:在职业群体被信任度方面,农民工、教师的被信任度最高,政府官员和企业家被信任度最低;女性比男性更信任法官、警察、政府官员...

本文在综述近期研究发现的基础上,以案例和观察事实的呈现,探索一般信任、发展和公平这三个表征社会进步的指标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基本的研究结论分为描述和解释两部分。描述性的结论有:(1)发展了,中国人保留着稳定而低度的一般信任水平;(2)发展了,中国人仍旧拥有稳定而低度的公平感意识。解释性机制是:道德和绩效作为一般信任和公平感的内在联系机制,可以用以解释发展后中...

作者:周怡 出版时间:2017年02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