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救济式减贫     检索到  2996  条相关信息

本章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阐述贫困脆弱人群具备的特征,并给出针对这一特殊群体展开研究的原因分析。第二部分,以甘南藏区为例,从政府、家庭所在社区、家庭三个不同层面,分析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救灾情况和救灾效果等,并分别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第三部分,以农牧区五保户、残疾人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我国现行救济体制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并进行政策建议的讨论。

作者:丁赛 出版时间:2014年12月

本文详细研究了明清时期养济院、普济堂、栖流所、饭厂等济贫机构的运作流程、弊端及防范措施,以及主要机构之间的区别;探讨了国家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济政策;总结了明清时期孤贫救济事业的特点。

作者:张祖平 出版时间:2010年07月
来源:皮书数据库发布时间:2025-07-11
关键字:
来源: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发布时间:2025-07-11
关键字:
来源:《农村·农业·农民》发布时间:2025-07-11
关键字:扶贫开发;社会救济;卢氏县
来源: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发布时间:2025-07-11
关键字:农村;贫困人口;社会救济;扶贫
来源: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发布时间:2025-07-11
关键字:

频繁的水灾给人类带来了无穷的灾难,造成人口伤亡、经济衰退、社会紊乱。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历朝历代都想方设法进行救治,逐步创设了一套较为完备的救灾机制。清代东北地区地方政府在救治水灾方面,实施了救灾与防灾并举的应对机制。一方面,及时救济灾民,采取了诸如赈济、蠲缓、平粜、设立粥厂、广施借贷、安辑流民、以工代赈等救灾措施;另一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防灾减灾措施,如仓储...

作者:于春英 出版时间:2016年12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